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一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1 00:1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基础˙运用(共25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东晋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说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这是说我们可以A       ;今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这是告诉我们要B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在我们观点产生fēn qí         时,为我们指引方向,能描绘浩瀚天地间的千姿百态,书籍能zhù xù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能传递màn  cháng        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3分)

  fēn  qí               zhù xù              màn  cháng         

2.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A、B两处的词语填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好读书hào   咬文嚼字jiáo    精读    略读

B. 好读书hǎo   咬文嚼字jué     略读    精读

C. 好读书hào   咬文嚼字jiáo    略读    精读

D. 好读书hǎo   咬文嚼字jué     精读    略读

3.文中画横线的笔画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华”字的第三笔是: 撇     “可”字的第二笔是:竖  

B. “华”字的第三笔是:竖弯钩   “可”字的第二笔是:竖

C. “华”字的第三笔是:竖弯钩   “可”字的第二笔是:竖钩

D. “华”字的第三笔是:撇      “可”字的第二笔是:竖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 他处心积虑的努力得来的却是大家的一票否决,这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

C.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 花儿争奇斗艳,蝴蝶轻飞曼舞,鸟儿欢快唱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5. 选出下列语句运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

C.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比喻)

D.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6.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晴朗无云)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娇柔而秀美)

  C.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清澈明亮)

  D.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灵活而不可捉摸)

7.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提到风度,我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度,就是吹向别人的风,带有适宜的温度。”词典上说是指人好的举止、姿态。              

①这哪里是什么风度?简直是对风度的误解和亵渎

②而真正的风度,是一个人由里及外自然渗透出来的内容

③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对风度的理解往往仅限于表面

④它包括学识、趣味、追求、修养、品格等

⑤在他们看来,外表好看、衣着光鲜、里外都是名牌甚至行为怪异之类就是风度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④②①⑤    C. ①②④③⑤    D. ①⑤④③②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C. 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D. 很多人在长期使用新的输入方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



9.“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背默多少诗文。(共9分,每空1分)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

是:               ,               。

(4)曹操的《观沧海》中,诗人借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                 ;           ,                 。



二、诵读欣赏(2分)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活动朗诵稿。

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奔腾不息的黄河是你的血脉,巍峨耸立的泰山是你的脊梁。你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的日子。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你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开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历程: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个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70年峥嵘岁月,你风雨兼程,百折不挠;70年沧海桑田,你日新月异,改天换地。两弹一星,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你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生态文明……你以强大的自信走进新时代。你的儿女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勤劳和智慧成功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振兴之路。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召下,14亿炎黄子孙必将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在神州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锦绣华章!

10.下面是同学提出的朗诵建议, 你认为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语句:你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建议:“你”后可以稍作停顿,“祖国”“中国”应该重读,突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B.语句:1949年10月1日——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的日子。

建议:“一个”后稍作停顿,“载入史册”“伟大”声调要渐高渐强,读出崇敬之感。

C.语句:两弹一星,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你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建议:语速徐缓,语气低沉,要读出长而缓的节奏,读出朗读者内心的自豪感

D.语句:在神州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锦绣华章。



建议:读时要情绪饱满,“锦绣华章”一字一顿,字字重读,读出信心和决心。





三、名著阅读。(共6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1.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①         》。在散文集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记述了对他产生过影响的人物,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人物是②            。(2分)

12. 在《西游记》中,作者写了很多人物,请你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与之相关的事件,写出他的人物特点。(4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11分)[

(一)古诗阅读。(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分)

                                                      

14.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请赏析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情感?(3分)

                                                      

(二)文言文阅读。(5分)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15.解释加点字词语含义(2分)。

(1)故:                  (2)子:         

16.翻译句子。(1分)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17.《管宁割席》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割席断交”,意思是割开席子分别坐,多比喻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出管宁是个怎样的人呢?(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两则材料,完成18-19题。(5分)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

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

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

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

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

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来源:Z&xx&k.Com]

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2.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

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

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

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片            图片



   图一                图二



18.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2分)

                                                                     

19.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觉得如何做,可以避免肥胖呢?请至少写出三点。

(3分)

                                                                       

(二)阅读《花边饺里的母爱》,完成20-24题。(11分)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A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 “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B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20.作者以          为线索,勾勒出           和            两个故事,赞美了人间亲情的伟大。(3分)

21.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2.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 (2分)

A.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

B.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23.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2分)

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                                                                                                                                                                                                              ”。

24.只是“小小的花边饺子”,却凝聚着浓浓的爱意。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你也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写两句话,抒发对母爱(父爱)的赞美。(40字左右,2分)

                                                                                                                                                         

                                                            

六、写作(40分)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

     (2)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600字以上。

(3)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1 00:12:1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第一次月考练习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26分)

1. 分歧  贮蓄    漫长  (3分)

2.C 3.A 4.B  5.D 6.D 7.A 8.A   (共14分)

8.(9分,每空1分)

(1)海日生残夜(2)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诵读欣赏(2分)10.C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1.①朝花夕拾 ②长妈妈(阿长)  (2分)

12. 人物事件,概括或叙述均可,1分;人物特点,性格或精神均可,需与事件对应,1分。(3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11分)

(一)古诗阅读(共6分)

13.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意思对即可)(3分)

14. 诗人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将自己对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和关切之情寄托给天上的明月,伴着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或者用想象的手法,将明月想象成知心朋友……)(3分)

(二)文言文阅读。(5分)

15. (1)原来   (2)你   (各1分,共2分)  

16.  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2分)

17.爱憎分明 不慕荣华 淡泊名利(写出一个词语或意思对即可)(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6分)

(一)18. 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2分)(2分)

19. 减少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的摄入(1分)控制饮食(1分)增强运动(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1分)。(3分)   

(二)20. 花边饺子(1分)

  “我”小时候吃母亲包的肉馅饺子(1分)

   母亲过生日时吃“我”包的糖馅饺子(1分)(共3分)

21. 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2分)

22. 略(2分)

23. 示例:我用您当年的办法让您吃到了糖馅饺子,您能开心快乐,是做儿子最大的心愿。(2分)

24、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1分;表达出情感,1分。(2分)

五、写作(40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7: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