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1-3-30 07:00:00
|
只看该作者
抓住诗眼促感悟
浉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吕本生
我国的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所谓的“诗眼”。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诗,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但一个“闹”字、一个“弄”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
大凡 “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显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我们今天阅读鉴赏古诗时,就应学会巧抓“诗眼”和体会“诗眼”,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篇,写于因保守派不断攻击变法,故而愤然辞去宰相职务,被迫回到江宁(南京)任知府这一时期。当时,他对革新事业一直情有独钟,临走前曾向宋神宗表示,如果再需要他,他定会回朝辅政。那次南归路过瓜洲,当船经过京口时,王安石在月下眺望江南一片绿色锦绣(也是新法实施后的欣欣向荣景色),不禁心生感慨:“明月啊,你什么时候照我归还?”──这句话发自他重新还政的渴望!人们往往认为“诗眼”是“绿”字──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向来被当作讲究炼字的范例。是的,这个“绿”字确实用得好,听来精妙,观之形象,诵之清亮,是形象思维的凝练,但就全诗而言,全篇的“灵魂”所在,应该是最后那个“还”字。“还”字是由“绿”而发,又是“绿”的归宿,表现了诗人看到新法实施后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景象的愉快心情和要把新法推行到底的意愿。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就是紧扣了诗眼──“还”字来组织教学的。请看他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开课伊始,便先抓住诗眼。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
“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
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
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
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3.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何时还)
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
孙老师紧扣诗眼“还”字,分别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靠家近,应该还;二、离家久,更该还;三、思家切,不能还。这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再加上教师巧妙点拨,学生朗读感悟,使学生对全诗的写作背景、诗句意境、思想感情有了全面的领悟。
再来说说李白的《赠汪伦》篇,这首诗写于唐天宝十四载,李白在秋浦(今安徽贵池)应泾县(今属安徽)酿酒师汪伦的邀请游桃花潭。李白做为一个贵为皇家大学士的上层人物,怎么会与山乡僻野的酿酒师汪伦相识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汪伦虽是一个酿酒的山野村夫,却十分喜爱诗词歌赋,对李白更是敬佩、仰慕。他听说李白到了秋浦,便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君好游乎?这里有十里桃花;君好饮乎?这里有万家酒店。不妨择日光临寒舍,共赏桃花,共谋一醉。”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到了汪伦家之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渴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了。”李白被搞得摸不着头脑。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的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都去喝酒的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这天,李白要继续他的行程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情动之下,一首《赠汪伦》便脱口而出。
这首诗语言直白,近乎白话,但全诗都浸在浓浓的“情”字里面。前两句的叙事中,就已经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李白临走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跟汪伦打声招呼?是怕再次惊扰了主人还是怕面对离别的伤感?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唱歌是令人愉快的,为什么汪伦在这令人伤感的离别之际却是“踏歌”相送?不管是何种理由,都是因为一个“情”字。后两句诗更是以夸张的手法直抒胸意:桃花潭水纵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在教学中,抓住“情”这个诗眼,以“情”为教学主线,则能使全诗情意绵绵,境界全出。概括起来就是:
不忍打扰情意重,
踏歌相送情更浓。
汪伦李白传佳话,
一切都在情字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