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学生,早有耳闻,却苦于无路可寻,今日,听任老师的一番研讨,似有所悟,触及学生思维深处,才会确认真相。
想起卷子上的一道数学题:有40把椅子,最少搬走几把才能平均排成6排?部分学生的答案:搬走6把才能平均排成6把。我不由分说:这么简单的题怎么也错?再去读一读。拿着卷子认真的读着,几分钟后,孩子疑惑的问:老师我觉得没有错呀!怎么不错,题中问:最少搬走几把椅子?想一想,6排椅子,每排需要几把椅子?6把。还余几把椅子?4把。那需要搬走几把椅子?6把椅子。孩子又绕回来了。我顿时很无语。孩子,是剩下的椅子平均摆成6排。我突然感觉孩子好像没有理解题的意思。你想一想,6排,每排几把椅子?6把。还余几把椅子?4把。要把多余的搬走,最少要搬走几把椅子?4把。哦!原来是这样,儿子恍然大悟,我很迷茫:你原来是怎样认为的?我以为搬走的椅子要摆成6排呢?此刻,我才明白孩子这个6是咋回事儿呢!我接着问:如果问搬走几把才能平均排成6排呢?孩子接二连三的说出了所有的答案。原来我和儿子的焦点在于搬走还是剩下。
事后,我在思考:这个题是否有问题。更想不到孩子竟然是我思考问题的源泉。孩子是本书,学生是厚厚的书,需要你去细细研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