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开学第一课CCTV1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12:3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1开学第一课CCTV1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理想照亮未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

20__年9月1日晚8点,热情高涨的俪菲小朋友早已目不转睛地注视在电视机前,期待着20__年的《开学第一课》。今年以家长身份和孩子一同观看的我也倍受感染,孩子长大了,认识到从今天起,她将是一名小学生了,要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交待的事情。

在我们的注视下,《开学第一课》开始了,“”是今年的活动主题,也誓励大家要有梦想并为之坚持奋斗,为之努力探索、创造出属于自己未来的殷切期盼和号召。节目里,我和孩子看到了用满身伤痛化作枚枚勋章的成龙大哥。他的拼博精神告诉了孩子,不要怕困难,要实现梦想,必须坚持不懈,不放弃,这样离梦想就会越来越近。

接着是解海龙摄影师,他用一张张写实的照片,告诉了孩子,在中国的乡村里有许许多多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还有背着孩子坚持来给孩子们上课的老师们。他们淳朴而善良,为求学不辞辛劳,翻山越岭,顶着严寒冒着酷暑,在破旧的乡村小学里虚心向学,认真从教。解海龙摄影师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他们,也让他们在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成长、成功都必须感谢坚持的自己和感恩帮助过自己实现梦想的人。这也是我希望孩子必须认识和要做到的。看着孩子在电视机前认真的样子,相信她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孩子感兴趣的重点有时并不一定是大人所想的,看电视时,孩子和我开口谈论的人竟是王桐晶,的确年纪轻轻的她已是连续几届的“世界珠心算冠军”。孩子惊叹的发出,她怎么可能比计算机还快,而且还那么准确,她是神童吗?但接下来,孩子知道了,吴桐晶不是神童,她成功的密诀是:多练。六岁就学,一直练了十二年,在这些年中她演练的卷子可以铺满100间小学教室。这无不是坚持下来的成果。孩子还记住了吴桐晶说的:人类只有不断挑战大脑极限、更加了解大脑,才能有新的探索和发明;如果想有更好的未来,就不能放弃对自身大脑的开发。是的,再强大的机器也是人类创造的,因为人类有无尽的想象,想象创造未来、创造世界。我顺着便对孩子说:"菲菲,好好利用自己的大脑吧,多思考、多练习,它会让你有更多的收获。"孩子也肯定的点点头。接下来的节目也让孩子和我受益非浅,俞敏洪的“知识改变命运”坚持三年高考,最终考上北大,C919国家自主研发的第一架客机试飞员和总设计师,他们坚持20年的试验尝试,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坚持是成就梦想的垫脚石,没有一次次的意志坚持,永不放弃,坚持不懈,何来今天的辉煌成绩。

为梦想坚持奋斗的人是可歌可敬的,幸福生活靠坚持奋斗来实现。生活在当今的我们是幸福的,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激发青少年自由的心灵,活跃的想象,是我们家长应该加以引导的,愿新一代的青少年用心灵的勤奋,以梦为马,以新为剑,不畏将来,一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12:30:26 | 只看该作者
理想照亮未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二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然后为了这个理想努力的去奋斗,但在走向成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不能放弃,坚持下去,最后,就一定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

当老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职业,虽然学生不听话的时候,你要忙着管纪律,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大发雷霆,但我相信,我教的学生总有一天会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明白老师熬夜改作业的辛苦。

但我也认为这是个幸福的职业,四十多名甚至五十名学生,他们就好似你的孩子,你要照顾他们,帮助他们,以真心去待他们,虽然有时会感到十分疲惫,但是他们那天真的笑脸可以让你的疲惫一下子飞到九霄云外,他们将会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但距离这个理想,还很远很远,为了它,我要不断努力,我要先把功课学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可以将这些知识教给我的学生们,也才能有当老师的基础,在另一方面,我要让自己变得大胆起来,要锻炼自己,在外人面前能够自然的展现自己,也使我在学生和家长面前不怯场。

为了我们的理想,一起奋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3 07: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