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问题反思与解决策略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或多或少存在着内容泛化、脱离教学实际、缺乏针对性、形式单调等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广大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标准》的印发,为我们指明了义务教育段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第一、高度重视精准的“能力诊断”方案的设计
《指导标准》的“能力诊断”可以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确定当前自己工作能力的实际状态,找出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从差距出发参加针对性培训。因此精准诊断也是有效开展培训的前提。
诊断方式上,可以将自我诊断与他人诊断结合,他人诊断可以是专家诊断、同行互相诊断、家长诊断、学生诊断等,尤其要重视学生帮助诊断的作用。可将测试诊断与现场考察结合,尤其要重视现场考查的诊断作用,重视一段时间内的现场考查诊断。组织诊断的操作部门可以是地方培训部门,也可以是学校。若干诊断按一定权重结合,就可以形成比较精准的教师教学能力诊断结论了。
第二、 摆正能力提升与知识更新之间的关系
《指导标准》在强调“能力为重”的同时,也提出了对语文教师知识方面的要求,引进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其中有不少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还没有掌握或未能很好掌握的。
第三、科学制订基于《指导标准》的培训规划
1.做好培训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
2.抓住重点与分层培训。根据能力诊断的结果安排分层培训。考虑到能力级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重点抓好教学能力水平为1-3级的教师的培训,尤其是教学能力水平1,2级教师的培训;同时也要兼顾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的进一步培训。
3.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理论培训、部分实践培训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但大量的实践培训适宜分散进行,要充分发挥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作用。要充分调动一线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有些理论培训也可以采用自学提高的形式。
4.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正确处理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的关系,理论培训要解决观念提升和知识更新问题,缺乏理论支撑的教学行为往往缺乏科学性;但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工作实际中的问题,因此实践培训必须抓到实处。
第四、抓好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指导标准》对培训师资的结构和要求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我们要着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培训师资队伍:一要充分挖掘本地区、本校教学能力水平达到4级的教师资源,因为实践培训中需要很多教学能力水平达到4级的教师的案例资源;二要抓好培训者的培训,完全依靠外请师资不可能满足本地、本校的培训需求,要通过培训者的培训培养本地培训师资;三要发现本地专业发展较快的师资资源,他们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培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