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节课的内容在人教版必修1化学第四章第四节。在初中曾经介绍过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作为氮的重要化合物,中学常见含氧酸,本节教材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一些性质。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性,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依据教改的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强氧化性);了解硝酸的保存、用途和王水的组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教学安排,这个知识点我准备用两个课时的时间讲解,第一课时主要讲教材上涉及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穿插过量的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然后再加适量稀硫酸的现象和原因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进行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是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通过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高一下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初中学过酸的通性,很容易分析得出硝酸酸性;高一学过浓H2SO4的强氧化性。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实验很好奇,所以第二课时采用实验——探究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现象差别,并根据硝酸的氧化性及常见的还原产物推导出铁与其他常见的还原剂与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观察→对比→讨论→归纳,分散难点,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台和PPT,将演示实验、讨论问题、练习题和观察重点展示出来,配合课堂教学。
为了提高本知识点教学的有效性,我将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内容: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初步自学本节内容。
2.课堂上指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在学生掌握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方程式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指导学生分析硝酸强氧化性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及时纠正他们在概念上或思维上出现的漏洞。总之,本节课通过巧妙设疑、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类比迁移、分析归纳、学习指导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目标。
(板书主要内容)
硝酸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1、酸的一般通性
2、不稳定性
3、强氧化性
(1)能氧化Cu等不活泼金属
(2)常温下能使Fe、Al钝化
(3)能氧化C、S等非金属
4、其他反应(与某些有机物:松节油、锯末、甲苯等)
硝酸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硝酸的氧化性探究
1.实验探究:浓稀硝酸和铜反应为何现象不同?
2.练习:浓硝酸和稀硝酸氧化性强弱探究(实验题)
硝酸与其他常见的还原剂反应(写方程式)
----H2S,SO2,FeO,Fe304,HI,HBr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