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次外出听课结束后,我买了好几本有关教育教学的书。在这几本书中,其中一本就是《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这本书。打开这本书,当时真的感觉如获至宝。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一口气将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个遍,仍意犹未尽。掩卷深思,回味无穷。仿佛我曾身临其境,感受李镇西在课堂上那份挥洒自如的从容,那些灵光一闪的机智和幽默;还有学生那兴奋的脸蛋,那争论不休的样子。听这样的课,实在是一种享受啊!
在这里,你感受不到设计的匠心,刻意的雕琢,一切仿佛是浑然天成,但仔细一琢磨,又处处透着精巧;没有刻意地深入,似乎是浅尝辄止,回眸时才发现渐行渐远;没有干涩和空洞的梳理课文情节,没有呆板的说教;有的是“无法预约的精彩”,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潇洒。它就像山涧的泉水,从高处流泻下来,曲曲折折,综综铮铮,随物赋形,无羁无碍。正如李镇西自己所说的“举重若轻,行云流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品读着语文的奥妙,享受着语文的魅力,灿烂着自己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有哪个学生不全身心投入,有哪个老师不由衷地敬佩!这样的教学境界,又需要教师具备多么深厚的内在功底和高超的处理艺术。
反观自己,不觉汗颜。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的处理是多么的苍白,没有调动学生的情感;没有激发学生的心智,没有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甚至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程序,改变课前的某些设想。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把课堂生硬地往前推进。每每一节课下来,便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沮丧,而这种情绪自觉不自觉地又延伸扩展到了学生身上。周而复始,原本对教学很热情的我,竟产生了厌教的念头。现在想想,是何等地可笑和幼稚。其实,一直以来,自己都站错了位置,颠倒了方向;把自己置于高高的讲台,以俯视的目光去审视台下的学生,怎么能建立一种平等而和谐的教学氛围呢?又怎么能让学生给老师平等地对话,从而走进文本,解读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李老师所追求的是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的感受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因为是学生需要学而不是老师需要教。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和思考的大脑,让学生在情感的融汇中,在思想的碰撞中,自主学习,自己领悟,从中获得的不仅是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更是语文素养的提高。
读李老师的课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妙,作为老师的乐趣和崇高。然而更多的是他让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地需要学习,需要充实。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丰富的人,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从教学的死胡同中走出来,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