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形成问题,并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探究,达到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的目的。
一、创设“提问”的情境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作为教师,应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敢于提出各种数学问题。怎样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首先,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有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潜能得以激活,问题才会发现。其次,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传统教学中,一般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二、教给“会问”的方法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还应教给他们相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从最基本的问题质疑,如“比的意义”教学中,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与分数有什么关系?(2)从课题入手,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把课题具体化,从而明确学什么。例如:学习《百分数意义和读写法》这一课题时,可质疑:什么是百分数?怎样读百分数?它和分数有什么不同?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等等(3)从方法上质疑。对数学习题的解答方法,也可提出疑问。如:“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呢?”(4)在比较中质疑,如方程与等式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5)从结论质疑,例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行是梯形”这一结论中,为什么要用“只”,少“只”行吗?
三、作出“好问”的评价
对于学生提问的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地课堂上用积极的语言评价或动作手势评价,如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好!”等亲切、肯定的话语。可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进行比较性评价,也可以在家长面前及时表扬他的孩子敢问、会问,让家长再次把快乐带给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对他人提问,并进行小组评价、同学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集体、同学对他的认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更能起到传授知识、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怎么来统计南阳市第二小学门口来往的各种车辆?”生甲:可以用“正”字作统计。如经过的是一辆货车,就在货车栏里写一笔。师:你真了不起!能知道我国传统的写“正”字统计法,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了解很多!生乙:我用打“√”来统计,如经过的是一辆客车,就在客车栏里打“√”,也可以用或等图案。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能想到用符号和画图来表示,相信你一定会在画画上有所成就的!生丙:我们几个人合作,一人计一种车辆,也用“正”字的方法统计。师:真不简单!在一个人统计有困难时,想到与同伴合作,你的合作意识真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