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注意说话的语气》重难点突破
一、课文内容解说,这是本册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这次的口语交际是要二年级学生体验说话语气的两个要素:其一,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其二,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养成良好的交际礼仪。
基于生活实际以及学情,教材安排了两大板块。
第一板块通过两组句子对比,让学生知道同样的一句话,用上合适的表达方式、使用礼貌用语,多用商量的口吻,会使语气更真诚、更委婉,听的人就更舒服,就乐于接受,达到交际的目的。
第二板块,教材提供了三个生活中的常见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口语交际活动,体会解释、请求、提醒等不同语境中的合适语气,进一步体会“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两个要素,放手让学生去揣摩、体会,在展示和评价中进一步关注提示语的要求。
最后通过标签总结本次口语交际的要领,帮助学生明白这一节口语交际课要达成的目标要求。
生活中,学生经常需要与人交流。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交际过程中容易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去考虑听者的感受,也不太注重交际效果,因而教会学生注意说话的语气尤为重要。
统编语文前三册教材共涉及12次口语交际,其中关涉“说”这一要素的有12个,关涉“听”这一要素的有5个,关涉“应对”这一要素的有4个,关涉交际礼仪和态度的有9个。故而,学生在学习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这一课时,已具备以下交际礼仪: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交际中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已具备以下交际能力:把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说完整,吐字清晰、语句连贯,能按顺序说,用恰当的音量说话,交际中注意使用礼貌用语,用商量的语气与人沟通交流,注意听别人说话、记住主要信息、有不明白的地方能提问或补充,能看图讲故事、发挥想象补充故事。本次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因而,本次教学重在让学生参与实践、不断体验,在此过程中进行学生习惯的纠正,培养学生对良好礼仪的认知。老师要多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多关注学生在交际场景中的表现,多引导学生怎样应对,从而引导学生真实交际、有效交际。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懂得与人交流时,语气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
2.与人交流时,能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说话。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懂得与人交流时,语气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 教学难点: 与人交流时,能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说话。
四、教学过程简述
本课共计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如下:
结合旧知,导入新课。
案例学习,对比语气。
任务驱动,情境实践。
联系生活,总结延伸。
五、重难点的突破
1.案例学习,体会语气
“学生懂得不同的语气会有不同的交际效果”是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重点。本课案例承接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呈现了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问句四种语气句型。读好四种语气、体会四种语气的感情色彩,是学习案例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练一练、听一听、比一比、议一议,发现同样的一句话,用上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建议老师采用“先练后议再总结”的步骤完成对本课重点的突破。
口语交际让学生有话可说,需要与生活紧密联系。真实的交际情境能帮助学生体验真实的感受、表达真实的想法。老师在生活中取景,把书上的两组对话融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用一个大的情境串联起两个具体化的小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将口语交际指向生活的实际运用。
(1)情境中感受第一组句子,体会道歉、解释时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效果
描述情境:吃完午饭,你要去归还饭盒了,刚出教室不小心撞到了同学。用哪一种语气,同学会原谅你呢?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出示第一组句子,请同桌之间选择、练说、感受;接着邀请同桌上台展示。
若上台展示的同学选择右侧语气,演练完后,老师模拟左侧语气,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比如,大声、仰头、抬下巴),请学生对比:道歉时哪一种语气更合适。再由老师小结:注意说话语气不生硬。
若上台展示的同学选择左侧语气,老师需要考察学生的语气是否生硬。由于学生此前接触到的“感叹号”作为句末符号的句型,表达赞美等语气的偏多,含有生硬等语气的偏少,所以学生在练读、感受过程中可能存在偏误。为此,当学生在演练时发生偏误,老师要及时示范,并且请学生观察老师的表情、动作等方面,用问题做引导:道歉应该是这副模样吗?最后老师小结:说话语气不要太生硬,温和一些,别人也会舒服一些。
(2)情境中感受第二组句子,体会请求、商量时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效果 延续情境:走廊上,你正打算继续往前走,可是食堂阿姨挡住了你的路,你该怎么和阿姨说呢?
出示第二组句子,请同桌之间选择、练说、感受;接着邀请同桌上台展示。
若学生选择右侧句子,老师可以面向全班,问问有没有同学选择左侧句子,接着引导大家发现两句的不同,同时联系二上口语交际《商量》,小结:商量事情时,有礼貌,用商量的语气。
若学生选择左侧句子,接着找同学上台展示第二句,继而总结:商量时,不命令,多用商量的语气。
(3)情境中小结
师生合作,串联两个小情境,合成一个大情境。
师导:你不小心撞到了同学,于是你不好意思地跟同学说——
食堂阿姨挡住了你的路,你用商量的语气跟阿姨说——
巩固强化,读中体悟使用恰当的语气带来的效果。
2.任务驱动,情境实践
本课提供了三个具体的交际情境。第一个情境与第一、二组句子对应,既指向“解释”又指向“商量”;第二个情境与第一组句子对应,属于“道歉、解释”式交际;第三个情境延伸至“提醒、劝阻”式交际。
(1)实践 “请求、商量”时要使用的语气
在此情境中 ,交际主人公“你”处于矛盾之中,既要说服妈妈不报钢琴班,又要说服妈妈报画画班,有理有据才更能达成交际目的。所以在实践时,可以分层次突破,先突破“商量的语气”,再突破“说服的理由”。
书上的案例提到了“兴趣班”这个离同学们生活很近的话题,但是“画画”“弹钢琴”这两个兴趣班并不一定是关涉每个孩子的。所以在教学时,建议将其作为一个引子,先问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学生运用到商量的语气即可。再引到同学们身上来,老师顺势而导进行采访:你们遇到过同样的情形吗?……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接着小组练说,说说自己的情形和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继而,师生进行演练。关注学生是否运用商量的语气,是否将原因说清。这个时候老师扮演的“爸爸”/“妈妈”,可以小设障碍、罗列理由,考验学生是否在理亏时仍能保持商量的语气。
最后,老师小结:和爸爸妈妈意见不一致时,要有耐心,用真诚的态度和商量的语气,把想法说清楚。
(2)实践 “道歉、解释”时要使用的语气
第二个情境非常日常,且关涉师生,可以先请学生想一想平时自己是怎么做的或者看到别的同学是怎么做的,然后直接进行师生对话。
同时为了将口语交际指向生活的实际运用,要避免一些学生受经验束缚导致只会迁移别人的说法、而失去自己生活体验的真实性。这个情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首次迟到、迟到多次。
面对首次迟到的同学,只要学生语气真诚、说明了原因即可,要是能更进一步表达不会迟到的决心就更好了!面对迟到多次的同学,师生还可以一起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老师总结:道歉时,态度真诚,语气不生硬,才能取得别人的谅解。
(3)拓展“提醒、劝阻”时要使用的语气
情境三不与案例有直接关联 ,但是又巧含案例中“解释”与“请求”两个方面,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同时,情境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适合生生交际。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围绕话题自由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老师用现场生成的交际案例,通过评价语引导学生的交际实践,不漏痕迹地渗透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注意说话的语气。
这个情境可能出现很多种情况,但不论是哪种情况,交际双方的同学都需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老师可以在每组学生展示完之后,通过采访“被提醒”的学生的感受,来引导学生评价,让台上台下的学生明确怎么做更好。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来总结此情境中具体的交际方法,提醒台上台下的同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