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诗文阅读训练173:古诗《送魏二》《南乡子·送述古》《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9:0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分)
送魏二①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②月,愁听清猿③梦里长。
【注释】①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平均不详。②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③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清猿。
1.本诗前两句_            _(写作手法),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为友人魏二饯行,环境优美,气氛温馨。首句“_          _”二字暗含离别之意。(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5分)
南乡子·送述古①
苏 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②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释】①述古:即陈襄,苏轼好友。熙宁七年(1074),陈襄杭州任满,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苏轼作此词送别。②临平山:在杭州东北。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1.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张 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1.“日见孤峰水上浮”一句中最有意蕴的是哪两个字?试作分析。(3分)


2.有人评价此诗虽为送别诗,但送别之意似无迹可求,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9:01:46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图片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分)
送魏二①
1.本诗前两句_叙事写景_(写作手法),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为友人魏二饯行,环境优美,气氛温馨。首句“_醉别_”二字暗含离别之意。(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离别之际的悲凉、惆怅之情。


五、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5分)
南乡子·送述古①
1.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3分)
“荧荧”,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既指残灯斜照之光,又指泪光。生动表现出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的情状。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借景抒情,借清冷孤寂的哀景,表现出作者在友人离别后的感伤之情。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1.“日见孤峰水上浮”一句中最有意蕴的是哪两个字?试作分析。(3分)
“孤”和“浮”。“孤”字看似写山的孤单,实写诗人自己内心的孤单和悲凉;“浮”字明写湖水的波动使人产生浮动之感,暗写自己谪居后飘摇不定的处境和茫然无绪的心境。诗人运用双关的手法既写景,又抒情。
2.有人评价此诗虽为送别诗,但送别之意似无迹可求,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本诗字面似与送别相去甚远,实则寓情于景。首句写洞庭秋色,是诗人目送友人时所见,“秋”字情寓景中,点出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感;次句写“孤峰”,反映了诗人在送别友人之后的孤独寂寞之情;第三句由实写虚,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惆怅;第四句“心随湖水”,表达诗人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之情如湖水一般悠悠不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11: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