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00:3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21-7-26 00:33 编辑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没得到相当的培养,不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乐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部分学生懒散,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任教的两个班中总人数96人,平均分64分,优秀率16%,及格率64%,还有35人不及格。培优辅差任务非常艰巨。501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2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分单元教学目标

(一)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的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活动获得结果。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按一定要求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

●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经历观察方法的设计、改进,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和概括,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能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

●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

●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学习利用数据分析解释现象,懂得数据的重要性。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寻证据以解决问题。

●改进实验方法,以获得更多、更明显的观察现象。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推理对现象做出解释。

●尝试自主设计实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对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文字或图示)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用模型解释微观现象。

●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等仪器开展观察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热现象的兴趣。

●相信自己的感受,但更愿接受客观事实。

●意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被人们所认识的。

●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三)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在不同的情况

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记录有关太阳运动变化周期的信息。

●学习辨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可变因素。

●预测和测试怎样改变一个可变因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解释结果及总结可变因素是如何改变、影响实验结果的。

●学习用图表、表格等来记录、整理、交流信息。

●设计、制作和改进“太阳钟”“水钟”和“摆钟”等简易计时器。

●阅读和研究科学资料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时间以及计时工具的兴趣。

●认识重复实验证实结果的重要性。

●欣赏前人在测量时间和解释自然现象方面所作的贡献。

●初步意识到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初步体验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过程与方法

●对地球的运动进行较系统、持续和细致的探究。

●根据所要模拟的对象特征做模拟实验。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收集资料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有关的证据。

●对获得的证据进行批判性选择和思维加工,最终形成解释。如解释有多种可能性,需进一步探求证据。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且能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运用口头或书面、文字或图画的形式,有日的地进行探究活动的公开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懂得在探究活动中,需要审视观察到的事实和探究所获得的证据。这些事实或证

据,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可能有着不同的作用。

●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科学知识是长期探究、不断修正的结果。

●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00:32:03 | 只看该作者
周次
日期
教材内容
1
3.3—3.6
始业教育;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2
3.9—3.13
4、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3
3.16—3.20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4
3.23—3.27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5
3.30—4.3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6
4.6—4.10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单元复习
7
4.13—4.17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8
4.20—4.24
4、我的水钟;
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
9
4.27—4.30
7、做一个钟摆
8、做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0
5.8—5.15
1、昼夜交替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在自转;
11
5.18—5.22
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12
5.25—5.29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单元梳理
13
6.1—6.5
总复习
14
6.8—6.12
总复习
15
6.15—6.19
总复习
16
6.22—6.26
总复习
17
6.29—7.3
总复习考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01: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