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和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14:4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同的职业群体,心理健康标准有其特殊性,但仍有些共性的标准可循。心理健康的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会具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因为职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内涵。

    教师行业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五大方面:对教师角色要认同,热爱教育工作;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在教育领域中要有自己教育独创性;能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尤其是教师这个职业,我们面对的对象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生命,他们都是还在成长中的人,都是从不成熟到半成熟最后才能真正成熟。所以教师对于情绪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积极投入工作,将自己的才能、优势和潜能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也要让自己感受到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与人相处时,能积极应用语言,表达尊重 、信任和有爱、被爱的能力。还要积极与他人沟通,既要建立威信,但又要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学生和乐于帮助学生,要营造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对现实环境要有正确的感知,要平稳自我与现实、理性与现实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作为职初老师,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认真参加各种研修活动,为教学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进行自我控制,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教学结构,适应学校和学生的教学情况。还要积极接受他人的建议,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

    面对压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适。可以进行身体锻炼,分散注意力,从紧张情绪中放松出来。也可以增加交往活动的范围,多参与其它行业的活动,多认识些其它领域的人,不要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适当拓展自己的认知。提升忍受和战胜冲突的能力,从坏情绪中摆脱出来。提高同情心和同理心。作为教师还要用积极的语言做好对学生的引路,不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学生的情绪。还要能为明确的目标努力,在努力中乐此不疲。

     教师要学习抗压技巧,正确对待挫折,正确消化压力,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让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14:41:05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教师这么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应当进行自我积极暗示,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接受自己的教师身份,敬业乐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我调节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要有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利益观。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地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牢记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不要自卑、自怜、怨天尤人。只有在自觉、自爱、自尊的心理前提下,我们才能心情舒畅,敬业乐业,才能享受职业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理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为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

其次,乐于交往、善于沟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缓解人际矛盾和冲突,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和谐、融洽、彼此信任的工作氛围中,心理健康就有了基本保障,留心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引导,适时沟通、公正、信任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增进相互勾通和理解,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最后,学会自我调适,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教师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不做情绪的俘虏。当发现自己情绪消极时,可运用心境迁移的方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等等来进行调整。当心理失衡时,可以通过合理情绪宣泄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说服自己,避免更大的心理伤害,以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

一个人,不论在本职工作中得到多大的满足,那都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要懂得不断拓展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新的兴趣、新的眼界,将大大拓展教师的教育思路;新的活动,新的知识,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性,共同勾勒出和谐、健康、积极的工作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22: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