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年级《飞天》一课为例,教材中两个内容一是了解飞天的相关文化背景,二是临摹飞天的形象。在第一课时中老师讲的飞天文化因为远离学生生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知道了飞天这一形象,第二课时中临摹飞天形象,原本就困难的人物造型还要有各种高难度的动态对于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我想要让学生感受敦煌艺术的神秘与魅力,表现历经千年的敦煌艺术那一定离不开理解。 那如何理解,如何有效的理解呢? 一、联接——追求理解的教学,学习所获的不仅仅是信息,而是信息与信息之间连结性的认识和思考,不是碎片的的知识点而是有序的。比如敦煌壁画中不同飞天形象的变化是因兴起、创新、鼎盛、衰落的历史原因而成。 二、逻辑——有序的连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让学生探究不同风格姿态的飞天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在学生做出判断的同时也就是在了解了不同时期下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 三、深度——追求理解的美术教育有别于浅表性的学习,从知道理解到应用是对学习者个性化的思考、提问、检验、质疑、批评,在这个过程中美术学科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都能在实践体验和反思中形成。 四、开放——理解是基于个人的的而非他人的,个体化的理解很难被框定和预设,因此需要老师为其准备大量的辅助性资料,而正是这些知识的积累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科的魅力,敦煌飞天的神话故事,供养人的传奇,佛教艺术的神秘让学生对这些遥远的艺术产生深深的向往。 五、问题——理解离不开问题的激发,好的问题是教学设计持续的推动力,其指向创新的思考和学生能力的达成。美术课多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对学生已有的见识进行一种挑战,不同于教科书的统一答案给与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理解、和评价艺术的机会。 六、迁移——理解是关于知识的迁移的,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是为了更好的欣赏,评述,为了让我们学会审美,正确的审美。 在实用主义当道的中国式审美让我们见到越来越多的不可理解,美术学科素养的提出是在让我们回归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根基,十二册薄薄的美术教材有涵盖了东方西方,古时现代,传统时尚,形式精神的艺术之美,此之大美无理解怎么去寻找、品读、无理解怎么去提升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