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的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在理念和思想上不断进步,但回顾我们的课堂,其实还存在着许多“浮于表面”的教学,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思维上也停留在表层。在小学阶段,概念、公式等文字性的结论是数学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能够构建出数学模型的关键。而在概念性课堂中怎样推导出这个结论、结论是什么,以及用这些结论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都是需要学习了解的,如果学生没有亲身经历、亲自推导过结论的整个过程,那么他们其实是很难深入去理解和应用这些的。因此一堂课上,学生才是主体,我们的所教、所论均该围绕学生产生,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与知识建立联系,进而解决问题。
一、数学概念课堂的困境
数学概念是一种抽象的“量”,面对以具体事物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掌握概念是莫大的挑战,数学概念的理解不仅与学生的发展认知有关,而且它是基于交流和讨论中产生的,同时,它虽然扎根于每天的实际生活之中,但它又具备有自己的不同维度。例如,学生在学习“周长”的时候,他们其实或多或少都对这个词语有着一些自己的理解,可是他们的理解又是有限或有误的,因此如果你不让学生真切地在一系列活动中感悟到周长的概念,那么不仅影响到学生之后对周长的计算,而且也会混淆面积的学习。
除了概念课本身具有更高的难度之外,我们老师有时候也在概念课中没有扮演出对的角色。一直以来,每一次备课老师都会把学生的情况考虑到其中,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整堂课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如果一堂课下来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这堂课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伴随着年级的提高,知识内容难度开始逐渐加深,相信有老师会开始认同结论必须要出现的重要性,也觉得反复强调结论对于优生来说是学习的升华,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反复读理解到之前自己还未能理解的内容,可是,我们却从来没去想过这样对于学生是否有效,他们是否真的那么“急切”、“必要”出现得到一字不差的结论。而回过头来才发现,课堂所沾满的这种我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气息,把概念性的结论看得太过重要,短暂的感受之后就出示结论,而且很模式化的要求学生反复读、反复记,反而将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慢慢淡化了,因为我们觉得花太多时间让学生去体会会让课堂变得太慢。其实,如果仔细去观察学生对于课上结论的使用情况,却会发现其实我们呈现给学生的结论不管是在思考还是在做题中都极少会去联想到,反而使用的是自己通过亲身经历生成的一些感悟。那我们得出结论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应对概念课的对策
其实,数学中的每一个概念都具有数学的价值,而我认为老师在概念课上的难点是如何用更好的教学方法渗透到课堂里,让这些数学概念隐藏的价值能够得以释放,让学生可以将这些概念转化为数学思维。《小数的认识》位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包括认识生活中的小数、介绍小数点、教学小数的读法、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最重要的小数的含义。其教学目标为: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2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数的小数;3、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都知道,数字的产生是从整数开始的,当某些事物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分数、小数就相继应运而生了。
1、紧密联系生活
数字是数学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小数也不例外,它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即使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小数早已融进了他们生活中,但是,和分数一样,小数的学习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本课中“小数的含义”。要是学生从具体的“量”转变为抽象的“数”,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学生因为过去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所导致对概念认识的混淆,通常来说,学生在学习前所接触的相关概念多为直观事物,而面对这些,学生因为还不具备系统的知识,所以会有意无意的筛选自己所希望的信息,因此就会在内化的过程中产生对概念的偏差,所以我们利用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同时,也要强调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我们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样他们才能得以正确地提升自己。并且在学生认识正确的概念之后,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所学又能够应用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我们的认知是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这样的学习才能够激励他们在能力上得到拓展。
2、利用具体事物
人的认知发展是具有层次性的,每一层次其实都有自己的体系,而很多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处在单层面上,他们的知识体系不足以支撑自己在多个认知水平上发展,只有小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够将不同层次快速的联结起来,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任何抽象概念的学习都该基于具体事物,从简单到复杂、浅层到深入,以帮助他们理顺自己的思维。
3、引导学生自己感悟
强行灌输概念不如慢下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发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足够的鱼,他们只会机械地吃完,而授之以渔,让学生亲历过程,他们才会拥有无尽的“鱼”。课堂应该是一场旅行,只有学生不断在旅途中亲历,才会见到美丽的风景,而机械的灌输,反而适得其反。另外,老师对于学生太过于束缚,总是害怕学生说不出来、做不正确,所以很多时候都急不可待的代替学生去完成本应该他们自己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其实慢下来,多让学生去亲手揭开谜底不仅有利于课堂融洽的气氛,对于知识的掌握肯定也会更加牢固。因此,一堂概念课,我们要做的事用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其中的含义,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已有认知达成连接。
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一系列过程,去感受、去体会,自己感悟出数学知识内在的数学信息和数学文化。同时,要学会放手,将自己的身份实实在在放在引路人这一位置上,引导学生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融入数学学习中去,让他们能够快快乐乐的在享受中结束这一堂课,岂不乐哉。我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就像一个解谜游戏一般,由自己亲手完成这个游戏会带来知识和精神上的收获,那我们为何不试着把这个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我求知的道路中去体会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慢一点,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去探究;慢一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热情;慢一点,让学生的思维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