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读书,再读书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 08:3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感触颇深。苏联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名字。他曾经在新中国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着我们的学校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精神、理念、理论和实践本身焕发着道德的与科学的双重力量。他的一些经典话语,直到今天还在被引用。我想真正伟大的教育家是能穿透时空的,不但没有国籍的限制,也不会有时代的限制。

这是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在这本书的代前言中,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我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年代里,同刚开始工作的年轻教师举行了无数次会见和谈话,收到过他们成千上万封信,从而不得不写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长者送给我们年轻人的一件珍贵的礼物,书中,这位长者那么执着而真诚对我们提出建议和劝告。这些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则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积蓄”,他用那么多的实例和体会、经验,把枯燥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得生动明白,如在我们耳边娓娓道来。读这本书不仅是在读那一条条独立成文的建议,更是在读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这本书虽写成于1977年,但其中所传达的真理,仍照耀着今天,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边又一边地重温。在这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地重读。

要在很长的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了,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的了。决不要急忙打不及格的分数,要记住,成绩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你如果想教“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让他们观摩一系列现象,从而了解其因果关系。

要把知识流传给我们的学生,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自己的头脑移到我们所教的人的头脑中去。要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要进入学生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

真正的爱源自于尊重,尊重别人,也要尊重自己,说白了就是把人当人看。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吧。老师们,别再“像监工一样有一颗冷酷无情的心”。

    在本书中,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于是我开始用审视的目光看我和周围的人,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大多数老师整天都忙着教育孩子、上课、听课,几乎可以说从没有看见谁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大多数老师竟仍然以可怜的老本,努力支撑维持着现状,其中包括我自己,可悲!也许我说得尖刻了点,因为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开设多样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时间读书,难怪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大声呼吁:要构建一个书香社会。冷静下来一想,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老本”够用吗?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吗?我们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什么?我们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一位语文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语,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另外,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大海,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反思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今后的工作。将教育家的思想、精神与现行的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更激情飞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7: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