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乎每个老师都认为,常规的好坏是衡量一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常规才算是好的常规呢?
就我们班而言,孩子们常规大体上还算可以。也有不少老师说过我们班的常规较好。从幼儿入园开始,我便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孩子们有序地进行签到,回到桌凳旁进行晨间活动,有时候自由玩桌面玩具,有时候安静地进行晨间阅读。直到宋宋老师开始桌面消毒,晨间活动结束,准备如厕,洗手等餐前准备。这期间,如果有孩子破坏了整体的秩序,我便会立即进行提醒。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很少会让他们陷入混乱,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产生了压制。也许我在孩子们眼中是个会生气的老师,如果我说话声音稍微一高,孩子们就都很乖地停止自己的事情来关注我的信息。
我也在反思,这样的情况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我们的常规好是建立在老师严谨的规划之下的,孩子是略显被动的。但我认为真正好的常规是孩子们的一种自主自律。
不是老师说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有自己的思路和规划。能够相对独立地对自己的一日生活进行选择和处理。
我想凡事讲求一个度,对于孩子常规的建立也是如此。老师不应该总是替他们规划好现在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也不应该总是强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生活内容的权利。让他们自己进行规划,处理。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好的常规必定是包含生活技巧性教育的。这样的生活也更能增加孩子幸福体验度,让他们更懂得如果更好地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