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6-15 01:46:37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1.“悠”,形容其长夜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这里用两个“悠”字,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意对即可。)
2.《关雎》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以“乐而不淫”;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以“哀而不伤”。(意对即可。)
【分析】
1.考查对词语的表现力的把握。注意“悠”不是悠闲,而应该是担心,担心自己想念的那位女子,并且配合“辗转反侧”的动作,表现男主的爱慕,思念等等复杂的感情。从修辞的角度看,两个“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是为了强调,强调了男子苦闷焦虑的心情。当然也可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分析。总之,一定要分析出词语对表达人物情感的意义。
2.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意思是: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男子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女子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与追求的过程,美好、喜悦而不低俗;所谓“哀而不伤”,即写出男子对女子求之不得的苦闷、焦虑,又写出求之而得时的高兴、热闹情景。《关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快乐却不放纵,哀愁却不痛苦,是最美好、舒服的一种感觉,故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示例一:“辅”字用得好。“辅”是护卫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全诗开篇意境开阔
示例二:“望”字用得好。“望”是远望,遥望的意思,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4.①抒发了诗人送别朋友的不舍,依依惜别之情。②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详解】
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任选一字赏析其精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辅”是护卫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突出了都城长安在关中地区的环绕护卫之下的雄浑阔大的气势。
“望”有遥望之意,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的。但诗人用夸张的手法,以超越常人的视力,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把朋友要去的蜀州和自己所在的长安联系了起来。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结合全诗看,颔联表达了对因为分别而伤心的友人的关怀、安慰;尾联则劝友人不要像小儿女那样泪湿佩巾,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劝勉。最精彩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意思是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什么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慰之情;同时,这句话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5.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色极其壮阔。
6.表达了作者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思想感情。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此题抓住首联的景物“湖水和天空”,描绘出洞庭湖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水天相接的壮丽景象即可。示例:八月洞庭水满,河岸边几乎相平,远远望去,湖水空明,与蓝天相接,壮丽磅礴。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转入抒情,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诗人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空有一番才华,也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是没有人引荐,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7.D
8.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详解】
1.D.错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的是男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不是“窈窕淑女”。故选D。
2.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琴瑟友之”的意思是用琴和瑟弹奏来亲近交往这位美丽的女子。“友”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想象姑娘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自己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9.不相同。《岁暮归南山》一诗中,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这两首诗,情感不相同。《岁暮归南山》一诗中,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 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
10.羡慕好友张九龄能为朝廷效命,希望自己也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
11.C
【分析】
10.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11.C项,“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是在申明“渴望帮助”,即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12.A
13.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分析】
12.A项,不是“天气不好”,是天黑了。
13.这首诗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诗歌表现了劳动者被奴役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据此分析理解作答即可。
14.C
15.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美好事物(意中人、美好爱情、幸福生活)。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美好事物,(感情)执着专一。
【分析】
14.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C.“绝望情绪”理解错误。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意中人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结果是渺茫的,但不是绝望的。故选C。
15.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全诗,抓住重点诗句分析。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于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溯洄”“溯游”写出了主人公为了见到意中人,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顺流而下执着地追求。由此也可以看出主人公感情专一,不怕艰难险阻,拥有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16.“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激荡宏大的气势。
17.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以便为国效力的愿望。
【分析】
16.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波撼岳阳城”意思是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撼”是摇动的意思,这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波涛汹涌的气势。
17.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把握。诗的最后两句,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18.D
19.【甲】诗直抒胸臆,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直接体现诗人离别不做悲酸语,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从“离亭”“江山”“夜寒”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寂、凄凉之感。
【分析】
18.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D项中“仅写出诗人在‘此夜’因夜深感觉到的肢体寒冷”“借写外界之景来传达豪迈乐观的积极情怀”理解有误。这个“寒”字在句内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肢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故选D。
19.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严整对仗;颈联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直抒胸臆,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江亭夜月送别》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前两句以烟笼月移显示了夜色的深沉,后两句以亭掩夜寒写出了人去后周围环境的冷寂。通篇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
20.A
21.D
【详解】
1.A.“首联写春水盛涨”错误,应是:首联写秋水盛涨。故选A。
2.D.“诗的前六句主要是写景……后两句主要是抒情”错误,应是: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故选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