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中的数学》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应用课,它以“奥运会”为主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奥运赛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奥运中的数学”一课,不仅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小数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了解学生真实水平,找到学生学习的障碍点,我安排我们的学生进行了前测性学习。通过整理发现,学生小数加减法掌握较好,错误主要出现在这几个环节:
1.田径赛场根据比赛成绩判断冲刺画面。
2.跳水比赛判断名次,尤其是第二名和第三名是谁?
3.射击比赛格贝维拉至少需要打多少环才能获得冠军?
我的思考:
1.田径赛场根据比赛成绩判断冲刺画面时,学生需要将表中的数据和图建立联系,明白成绩差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2.后两个问题主要是学生对比赛规则的不了解造成的。比如跳水比赛以全部动作完成后的得分总和评定成绩,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射击比赛允许有并列第一名等。这种由于学生对于问题情境不熟悉产生的错误,可以借助对比赛规则的解读,为孩子扫清思维的障碍。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更应是引导者、参与者,并不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教学行为趋于多重整合,让学生的探究热情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从各个层次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较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能有较多的机会得到参考答案:容易在某一发散点上形成新的突破,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