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小儿辩日》听课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9 01:1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了李蓓丽老师所直执教的《两小儿辩日》,我认为此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学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难懂。如何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方案便成了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李老师此课的设计无疑解决了这难题,并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课导入独具匠心,浑然天成。课始,李老师通过检查预习听写“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这四个轴心词,探寻这四个轴心词两两相对的内在联系,作为“引子”开启学生对“辩日”方法的思考,创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课堂境界。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体悟两小儿各自观察太阳的角度不同,观察结论自然不同。因此,两小儿所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角度之辩、视野之辩。这是对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智慧的开掘。通过寻找这四个词语之间的两类关系,把两小儿的两个观点以及支持不同观点的论据全部从文本中提取出来。在这里,可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被整体把握住了。

二、“辩读”为主线,突破重点。

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但这一要求是把“诗”和“文”放在一块儿讲的,而且不难看出声调、节奏等特点,更多体现在文言文中。教学中,李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法,由读词扩展读短句,再读重点的句子。并且在读文的过程中通过指导读出轻重变化来突出重点,也因此突破文中的难点。其次,这节课中,“辩读”成为诵读的又一具体形式。学生在辩斗中仍不脱离文本,且辩斗中先导词语的及时变化,又无不反应教师对诵读指导的把握和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提升。每次辩读,都彰显出你争我斗、互不相让的现场感、情味感。在上一层次把握了文本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又是以整体的方式把握了文中主要人物——两小儿的形象。师生艺术性地重构了“辩斗”的情境,这一以语言而成的境界中,师生作为课堂艺术创作者不仅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更完成了自身与心灵的对话。

三、找准课文生成点,升华文意。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李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两小儿辩日》文末的一个在他人看来很不起眼的“笑”,却成了启迪学生智慧、展现学生个性、感受文本思想的教学“生长点”;课末,又经同学们文笔点染,成了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的一笔,再次掀起了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高潮。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同样精彩与遗憾并存。如指导朗读还不够深入,文言文到底怎么断句学生还不太了解;参与学习活动的面还较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5: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