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温暖”,我便想起那个小车摊。
菜场旁有一个移动的小车摊,做一些早点和小吃卖。经营小车摊的是一个中年妇女,穿着朴素,却干净大方。她逢人爱笑,但一笑,额上眼角的皱纹立马深了,弯弯的纹壑似乎透露了她生活的不易,但也透着她的爽朗和乐观。每次路过菜场,总能远远地看到她和她的小车摊。
为能买到新鲜的猪蹄和猪肚,我和外婆起了个大早,据说新鲜的猪蹄猪肚早上五点多一上市就会被饭店抢购一空,所以得趁早。五点多的天色灰黑中透着亮,马路一改白日的喧嚣,静得只有鸟鸣。快走到菜场时,周边的小店都还未开门,唯独不远处挑着一盏小灯,弱弱的光却格外暖眼。是小车摊,这么早就开工了?可这个时候并没什么路人,哪来的生意?走近小车摊,发现中年妇女正在忙碌。打开蒸笼盖,一股热气腾腾的糯米饭香气袭来,只见她左手套着塑料手套,右手拿起勺子,满满一勺米饭压在手心做了一个窝窝,然后把整根油条对折放入窝窝中,放好油条又在旁边逐一加入肉松、榨菜和火腿肠,然后在火腿肠上方覆盖了一勺糯米饭。她看了看自己的杰作,似乎还不满意,又添加了些米饭,双手合起用力地捏了捏,硕大的一团米饭顿时变小了许多,看着这个又圆又结实的饭团,她又笑了,笑得那么开心。我好奇,问:这饭团多少钱呀?她说5元。我想她真傻,那么多配料才卖5元,不亏本吗?我忍不住又问:大饭团卖得贵,你怎还把饭团捏实捏小呢?她又笑道:“没事,过得去就好,赚多赚少点没关系”。
这时,一位七旬左右的环卫工人朝车摊走来,她们似乎像熟识的朋友,虽没过多的语言交流,彼此却十分默契。环卫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塑料袋,将硬币一个一个取出递到中年妇女手中,中年妇女将冒着热气的糯米饭双手捧上,还不忘乐呵呵地补上一句:趁热吃哟!
我突然明白,大清早小车摊守候的不是生意,而是一份朴实的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