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色一直以来被认为与人类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部分作者研究了幼儿使用颜色的发展趋势。
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学前儿童通过颜色这种媒介能够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冲突和困难。这种非言语的情感表达对于二到五岁儿童具有特殊的价值。颜色是儿童情感生活本质以及情感强烈程度的最早表现,颜色是情感的语言。
在作者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彩色绘画的研究中,大致可以发现幼儿使用颜色的发展趋势及变化。这些变化与幼儿的表征能力密切相关。一旦表征成为绘画的目的,年幼儿童就会随机选取单色,目的是创造出可以辨认的形状和图形。表征形式已经很重要的时候,颜色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重要,创造有意义形式的功能优先于其他所有要素,儿童对颜色的自由探索都要服从于有意义形式的创造。四岁左右早期不考虑颜色,单独关注于形式的倾向开始减少,他们开始试图使用各种颜色,不太关注图画的表征价值。 在他们的构画出形状后,他们会感到相对放松,这种状态允许幼儿快乐的探索颜色。五岁左右儿童更依赖于主题来使用颜色。六到八岁儿童达到了表中规则的状态,这一时期颜色有助于定义图形的意义,也能为画面上多种物体的顺序提供额外的空间标定。
这个世界被各种各样的颜色包裹着,在我的心里,“颜色”与“色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颜色”是表面的,是用来点缀事物的,而“色彩”,是由人的内心决定的。
的确,这个世界的颜色千变万化,而实际上,色彩也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有着不同的色彩。
春,在我看来不是绿的,而是粉色的,那是一种很温和的色调,像花的颜色,给人一种融融的感觉,好像棉花,好想静静地躺在其中,一直睡到夏来敲门。
夏,在我看来不是浓绿的,我并不喜欢那种绿,但我喜欢夏,夏在我心里,是白色的,就好像耀眼的阳光,燃烧我们的激情,让我们用汗水来报答夏。
秋,在我看来不是金色,而是灰色。金色象征喜悦,但秋,透出的是一种灰蒙蒙的感觉,就好像去年秋天在乡下坐在二伯拖拉机上,吹着秋风,啃着馒头,在凹凸不平的山路间蹒跚的感觉。又像清早淋着秋雨,拾起一片落叶的感觉。我爱秋,爱那种蒙蒙的惨淡的美。
冬,在我看来不是白色,而是黑色,这是我对冬的第一感,大概也是因为冬天上学放学都是在天黑时,吹着凛冽的寒风,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的缘故吧。
寂寞时,心里是红色的,无聊。惆怅,给了我这种燥热的色调,好像热血沸腾,然而冷却,再沸腾,再冷却,那是烦燥。
悲哀时,心里是黑色的,好像一个黑洞,体积小,而其密度却大地惊人,能吸收一切喜悦和快乐,全世界因它而崩溃。
快乐的时候,心里是金色的,不,那不是金色,应该是五颜六色,在这个时候,我会对世界充满自信,这时的世界是个万花筒,无奇不有,我会斗志昂扬地去寻找,去摸索。
不要让心中的色彩太单调,让它绚丽起来吧,塑造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自信地走向明天,相信自己:明天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