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阳光男孩是这样成长的——与奥巴马拥抱的中国男孩教育实录》中的故事及故事后的感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仅用一天时间就一个字不拉地读完了这本155千字的著作,感触颇深,久久地在反思,在思考。
感触之一:本书的作者——刘文英
1978年考入大连电子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38岁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从事职业教育30年,1993年创办大连通才计算机学校。
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她与学生、家长、企业密切接触。在子女教育及家庭经营中,总结出家庭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经营理念:选择教育,阳光教育。她集母亲、教师、校长于一身,用善良和真诚将儿子成长中的真实故事,通过实录、头脑风暴、感言等新颖形式以及纯情质朴的草根语言向人们娓娓道来,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选择,阳光教育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她的智慧之处在于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分析每种情况后的结果,因为每件事的处理都会影响她和儿子的关系,并且还影响儿子的发展,所以头脑经过一番洗礼后,再处理问题,并且在处理事情时,都能看到孩子的优点。
正如她在书中所说:“在学生身上,我更多的看到的是家长的影子。我也常常为可爱可气可怜的学生们感叹和惋惜:假如家长们懂得更多,假如家长们知道示弱,假如家长学会选择,我的学生们会有更好的状态和未来。”
感触之二:美术日记。
儿子从小有项作业:写美术日记。老师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头脑思考生活,用画笔记录生活。
通过写美术日记,孩子用大量的时间来观察生活、选择内容、设计作品,每写一篇美术日记,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进步。在他的笔下记录的生活,充满了真、善、美。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心智渐渐成长,为他打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行动的良好品行。
我觉得这是一种既培养了学生兴趣又锻炼个方面能力的好方法。
像我们学校的学生,写日记无非都是应付,有时从课本上抄点儿,有时从课外书上抄点,有时抄歌词什么的,虽然每天都记,但每天都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却不多。又有谁是本着提高写作水平或者练字的目的去写日记但呢?有时学生感觉无事可写,有时感觉不知道怎么写,如果换种方式会不会达到相同的目的或意外的收获呢?
用图画表现生活比用文字要丰富、形象、生动,同时要想画好画,得有细心的观察和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同时更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意,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兴趣爱好,借此我们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让那些在学习上困难的学生在艺术这一天地中找到了自信,找到生活中的美。何乐而不为呢?
感触三:处理问题方法的独特。
在文中,作者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天,孩子希望妈妈跟班主任说说,让班主任给他调换同桌。结果妈妈怎么办呢?她没有急着拒绝孩子,也没有承诺孩子,而是自己先来了一场头脑风暴“我该跟儿子说什么”
头脑风暴:
A.就你事儿多,跟谁坐不一样,就看你自己学不学了。
B.怎么喜欢女孩儿?换个男同桌就不满意啦?
C.我不认识你们老师,也没有后门儿,办不了。
D.你认为你该跟谁坐?
结果:
A孩子失落问题得不到解决,表面不说心里不悦。
B.这是个“禁区”,孩子受到冒犯,会与父母冲突,矛盾会升级。
C.问题根源没有解决,孩子没有指望。
D.通过疏导对话达到教育目的。
这位妈妈选择了D.
她很智慧地让孩子一周之内找到同桌五个优点五个缺点。就是在这样的寻找中,孩子发现了同桌但与众不同,也就不那么排斥同桌了,到最后他们还成了好朋友。
在对待这样一个事上,妈妈的处理方法让儿子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现实中,我们对孩子问题的处理是不是就太简单粗暴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