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知识“活”起来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6 07:3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他从17岁开始就投身教育工作。从1948年起直至去世,他一直担任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也给世界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了一辈子,让我很佩服。所以在假期拿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还是很激动的,仿佛看到了我教育路上的一盏明灯。

想想工作时候的自己,每天都在认真的备课,努力的想使学生学会我们所“教授”的知识,结果每天几乎都是在有些失望中度过。因为总有一些学生没有学会。每天上课时,教者有意,学者无心的状态时刻都在上演着。怎么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我想这本书中一定会有答案的。看到“让知识活起来”这个小标题的时候。内心告诉我,里面应该会有答案。

书上说: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好像是“为了储备”,而不是“周转知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

就像现在会出现这样一种问题:我要让我的学生了解各种可能考试的知识,要考出好分数,要上好初中,要上好高中,要上好大学。所以,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卷子、作业。学习的比拼就变成了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试卷和考官提出要求,学生就能把它们"倒出来",那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

可是,这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一级一级的压迫让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学生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所以,要认清知识的本质,让知识活起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十分重要。比如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找出那些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让学生去探究答案,因为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

再者,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遗憾的是,在实践中正好相反:学生每过一年,他的学习就变得更为艰难。

比如我是教语文的,从小学教学一开始,我们就讲要重视词语积累。我如果带领学生学习一篇描写秋天果园的文章,文章写:“这是一个阳光和煦的初秋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树木穿着各种色彩的鲜明的盛装。”在向孩子们讲述金色的秋天,丰收的季节。如果不注意使词语在学生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那么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我的思想在他们头脑里的堆积,秋天就是丰收,就是落叶,都没有仔细观察过秋天,秋天就在他们潜意识中发生了。所以,学生的头脑变成了知识仓库。学生就成了我的思想傀儡。他们就不会有自动获取知识、发现知识,从而掌握知识这样的主观感受了。

这样的话,一代又一代的发展,知识永远是“死”的,永远鲜活不起来。

还有,如果学生只是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语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变得对词语缺乏领会力。所以要把生动的、使人心情激动的词语装进学生的意识。装进去以后,还要让它一只美丽的鸟,飞出巢外,尽情地欣赏周围世界的美。其实也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变成新知识的手段,变成思维的工具的问题。

这样一层一层的构建获取外界知识的方法,就能大大盘活获取的内外知识。

我们做教师的有一句名言: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可以更改为:要想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一条河。一碗水,一桶水,一缸水,甚至是一池水,都是死的,放得久了就会浑浊就会发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行为、思维是十分活跃的,教师更应该如此。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让孩子迈出第一步,孩子才会走的更远。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孩子撑起一张启航的帆,载着他们环游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我们要和学生一同做知识海洋中的弄潮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4: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