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了解孩子思维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手段, 简化班级管理
1.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 生活管理是一大重头戏, 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 它构成了班级管理的基础。如果教师工作做的不细致, 那孩子闹, 家长怨就会屡屡出现, 教师虽然忙的焦头烂额却常事倍功半。所以建立良好的常规, 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事情其实是幼儿不仅能做, 而且能做好, 可老师们却往往低估孩子的能力或者怕麻烦, 不敢放手让幼儿去做, 常常吃力不讨好地全包办代替了, 结果是把自己累得喘不上气, 班级却管理的人仰马翻, 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 工作负担重, 压力大, 因此, 必须学会在工作中, 善于开动脑筋, 努力探索巧妙的工作方法。
2.抓住幼儿心理, 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
形象性思维是幼儿的主要特点, 特别是小中班的孩子对拟人化的语言、外形可爱、颜色鲜艳的物品尤其感兴趣。作为小中班的老师只要抓住幼儿的心理, 运用一些生动有趣拟人化、游戏化教学手段, 让孩子们在快乐无压力的氛围中掌握做事要领, 并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针对幼儿午休时总是将脱下的衣服到处乱扔的情况, 我改变了以往说教的单一做法, 采取游戏化的手段, 让幼儿根据老师的口令让衣服、裤子做早操, 这样幼儿很快学习叠衣服、叠裤子, 而且叠的又快又好。
二、换位思考, 解决班级管理难题
1.要努力发现幼儿的潜能
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常会遇到许多调皮捣蛋难于管教的"问题幼儿".此时, 作为教师如果不注重观察和认真思考, 仅凭主观判断, 往往会误解孩子, 使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以前我班有一个淘气鬼小凯, 天天打人, 抢别人的玩具、画笔等, 惹的班上的家长天天来告状, 我也天天批评他, 告诉家长让她配合我教育, 可总是效果不佳, 这让我很头疼, 后来经我仔细观察, 发现这个幼儿其实身上有很多闪光点, 为人热心、思维敏捷、生活自理能力强, 有号召力, 语言表达能力很好。故事讲得特别好, 绘声绘色。我想:我何不改变策略呢?我决定采用以长补短的计策, 来改变他, 以他的优点为契机, 帮助他改正错误。一个学期下来, 渐渐的小朋友都很喜欢他, 他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因为幼儿的心是很敏感的, 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 应该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有时犯了错误也少斥责他们, 应该循循善诱, 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老师要常设想如果自己是个孩子, 会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 会怎样理解老师的话。另外, 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儿接受, 我们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自己体验、理解, 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去实践。
2.充分了解幼儿, 注重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幼儿会因年龄、生活经验、健康状况等而导致不同的发展水平。如果我们教师总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 难免会出现教育效果不佳的结果。如在班级集体教学中, 无论我用何种办法组织教学,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总是不举手, 不参与, 提不起兴趣, 为此我苦思找不到原因, 后来在教学中我就这个问题注意观察, 并和家长及时联系, 让家长配合老师找出孩子不举手的原因, 并在教学中区别对待, 效果甚好。
三、引发幼儿的群体意识, 采用他们的建议
1.让幼儿学习分工和合作
分工和合作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必须学会的一个方面, 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与同伴一起合作劳动, 是一种培养合作能力的好机会。如在班级管理中, 我采用责任到人的做法, 每周一评选若干位"小管家", 让小管家帮助老师监督幼儿排队、如厕、喝水、督促检查物品摆放等。这样一来幼儿在活动中就学会了分工合作、增强了责任心, 同时还使班级秩序井井有条, 缓解了老师的管理压力。不过实施这一制度并不是让老师"放假", 无事做, 而是加重了担子, 需要动更多的脑筋。既要了解班级情况, 又要掌握各位小管家开展工作的情形及他们的思想波动, 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2.让幼儿参与班级常规制定, 让幼儿享有平等的权利
引导幼儿遵守和制定班级常规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班规的制定应该考虑对象, 最好让幼儿自己参与常规的制定, 帮助幼儿逐步学会遵守规则, 学会自我管理。实践证明在规则执行方面, 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 更容易遵守。所以只要老师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参与制定规则, 享有平等权利, 孩子们一般都会乐意遵守班级常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