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5-8 13:29:18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图片
4.(2分)D
5.(5分)子规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我”,是希望“我”这个朋友能懂他的处境和心境。他在将枯萎的关东菊来象征自己病中的状态,又通过注释和短诗传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和对“我”的思念,从而流露出对我们之间挚友关系的珍惜之情。
6.(7分)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每一层级表述有欠缺酌情扣1分。
第一层(7分):结合加点词,具体分析“不拙”与“拙”的关系,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得出这样写的作用。
示例:作者通过“从未”“甚至”强调“我”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拙”,接着用“确实”一词强调了“我”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拙”,这样更能凸显“我”对子规认知的反差,说明“我”以前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而子规在病中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我”,这引发“我”明白了这一切后的“感怀无量”。
这里既有“我”明白时的惊讶、愧疚,又有对他人品如画品的感动、敬佩,更充满了对他无限的思念。可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强化“我”的认知错位,从而为最后情感水到渠成的自然抒发铺垫。
第二层(6-5分):结合加点词,具体分析“不拙”与“拙”的关系,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
义:示例:作者通过“从未“甚至”强调“我“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拙”,接着用“确实”一词强调了我”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拙”,这样更能凸显“我”对子规认知的反差,说明“我”以前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而子规在病中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我”,这引发“我”明白了这一切后的“感怀无量”。
这里既有“我”明白时的惊讶、愧疚,又有对他人品如画品的感动、敬佩,更充满了对他无限的思念。
第三层(4一3分):结合加点词,分析“不拙”与“拙”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情感。
示例1:“从未”“甚至”强调“我”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拙”,“确实”强调了“我”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拙”,这说明“我”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抒发“我”因不理解子规而产生的愧疚、自责之情。
示例2:“从未”“甚至”强调“我”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拙”,“确实”强调了“我”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拙”,这说明“我”以前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表达“我”现在理解了子规后的感动和敬佩。
第四层(2-1分):指出“不拙”与“拙”的关系。
示例:先写记忆中子规的“不拙”,再写现在感受到子规的“拙”,说明“我”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
7.(5分)示例1:我认为会。文中的子规于病中画“关东菊”,画的虽是一幅简单的花草,却极其仔细耐心,舍弃捷径,苦心孤诣地涂抹,表现出一种为艺术的认真态度。《傅雷家书》中傅雷提到傅聪弹肖邦作品时风格常变,指出他在艺术方面不容易“牢固执着”的事实,并提醒对新感受的东西要仔细认真地分析。
由此看来,子规为艺术的态度符合傅雷的标准。因此我认为他会将此文推荐给傅聪阅读。
示例2:我认为不会。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画作读懂子规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拙”,抒发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带着丰富的个人情感体验。《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封信,情感真挚,但关于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教导是严肃而理性的。夏目漱石对子规为人为艺术的主观认知和傅雷的理性思考不太相同,因此,我认为傅雷不会将此文推荐给傅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