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们学校要举行班级朗读比赛,陈老师作为我们的语文老师自然而然地成了我们的朗读指导老师。她为了让我们明白越努力越幸运的道理,真是费尽了心思。
陈老师买来了朗读指导专用神器——“小蜜蜂”。她戴上了“小蜜蜂”后,声音一下子放大了许多倍,每一次示范我们都能够听得一清二楚了。陈老师每天早读都让我们朗读课文,并告诉我们不同课文的朗读小妙招。比如所革命经典课文,总体的基调时严肃的。写童年的散文总体是欢快又充满温情的。回忆故乡的文章总体是深情的。她一句一句给我们做示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用气声读,什么时候声音可以颤抖一些,怎样进行“重音轻读”……她每次都给我们拍朗读比赛模拟视频,并发到钉钉上,让我们自己去看还存在哪些不足。这样,第二天早读,我们就针对性地改正,认真朗读,争取读得更好。
经过前期无数次的努力之后,比赛那天,陈老师要求我们7:30屁股贴在椅子上。她会在早上传达最重要的朗读技巧。陈老师开始模拟朗读了,“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青山处处埋忠骨》,听我读第二部分。”陈老师信心十足,开始读了。首先,她先深情地把课文片段读一遍,然后传达停顿技巧,如:谁知/竟成了永别。接着,她把默数技巧传授给了我们,如:“然而”前要停顿两秒。她的表情十分投入,手一直在指挥着自己的情感,上下浮动。原来她是想用手来表示朗读的声音高低起伏。接着,她告诉我们:“80分是低分,我不知道评委的要求是怎么样的,其他班的水平我也不知道。所以你们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中,你们就可以发挥到最好。”陈老师鼓励我们说:“再读一次!”我们又一次用心地读起来,陈老师听着我们那新的朗读成果,眼中慢慢地流露出了一些快乐。“不错!果然没枉费我那么多个星期的努力。”
我们终于等到了比赛,那一刻,我们都把头端正,脚放平,书本斜立45°角,认真地朗读起了《月是故乡明》。那声音是多么地和谐,多么地优美,多么地抒情。现场评委老师为我们拍了小视频,并对我们班的朗读进行了点评。
不久,陈老师公布了朗读成绩,她告诉我们,我们班在五六年级中获得了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在十个班中脱颖而出,还成了全校的朗读模范!
我们十分开心!陈老师也像个孩子一样,脸上露出了得意、快乐的笑容,好久都在咧着嘴笑呢!她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为全班同学点赞!
我的语文老师真棒!她真是一个敬业、努力、坚持的好老师,真不愧是语文界的大咖,也是照亮我们503班前途的灯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