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书名,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从来没看过以这样犀利的语言为书名的。有些老师认为太夸张了,完全否定了传统课堂。关于书名,李炳亭解释如下:不让老师讲,其实就是希望老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高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一个侧重讲,一个倡导学,课堂只有40分钟,讲的越多学的越少。为了强调学是教学的核心,我因而才把传统课堂判为0分。他在书中把传统课堂剖析的淋漓尽致,且生动形象,入木三分。
掩卷沉思,收获颇多。
李炳亭老师在逼上梁山反“传统”这一章节中写到:满世界里的教辅,尽管拿来,尽管发下去,这成绩比拼的是哪个教师更“心狠手辣”,谁敢于把学生往死里逼,谁就是“好”老师,谁心慈手软,谁的成绩必然吃亏。而学生呢,只需要像在医院动手术一样,一闭眼听天由命。
看到这段话,我的心中有一丝丝作痛,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我的上学时代,早上睁眼走进教室各个学科的检测资料满天飞,让你眼睛发麻头发蒙。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时隔这么多年,这样的情况仍屡见不鲜。为了班级的每一个孩子把知识掌握的扎实再扎实,为了学生比兄弟班的孩子优秀再优秀,老师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能让学生练习的机会,虽然知道学生疲劳,学生有怨,但为了孩子们通过练习能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在巩固的同时有所提高,老师也无奈的在这种工作中忙碌着也同样煎熬着。可到头来,大家发现再大量的教辅练习都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能力。很茫然,可即便如此又不愿意放松,因为谁放松,谁的成绩必然吃亏。可是《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这本书告诉我们:“学习能力才是主要素质”,离开了学习能力,仅仅把课堂定位在掌握知识上,郭振有先生说,那无疑等于“驮着书本的驴子”,形象极了。而学习能力的生成在哪里?一切尽在一个字:动!身动、心动、神动,一动知识就变成了能力,能力就生成了智慧。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静学”为主,所谓看书、听讲、记笔记、背诵、做练习,本质上都是一种静态的,学生虽在同一教室学习,但由于彼此隔离,无互动,无交流,故这种学习本质上是个体化的活动。我们应该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设计、评价等实践性的活动,亲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与创造的乐趣。一节课应努力在“静学”与“动学”、“个学”与“共学”、“习得”与“应用”、“分化”与“综合”之间取得某种平衡,而不是严重地偏向静,忽视动。
我爱我的每一位学生.早读时间,为了让孩子们节约出时间多读书,我会担起值日生扫地的任务;为了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理解起来简单,我总是把每一节课反复的思考、斟酌;为了加深记忆,我制作大量的图画教具;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课堂中的知识点,我会不厌其烦的讲了一遍又一遍。可回头来看,孩子们掌握的还是不尽人意。很多时候我也很苦恼,这到底是怎么了?李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爱孩子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千方百计去维护他们的权益、权利。真正的爱孩子,就尽可能减少“好心”的干预。教育没有爱肯定不行,一旦多得过火,也是灾难。少一点“爱”,克制一下自己,或许是解决之道。
是啊,把权利还给学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当然,老师恰到好处的指点也是尤为重要。只要我们本着对自己、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在研究的状态下教育教学,在原有的“教案”上,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把课堂变学堂,使学校真正成为知识超市,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狂欢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