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4-11 00:18:5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的细节》读后(四)
今天,接着阅读《教育的细节》,完成了《第四辑:教育中的习以为常》的阅读。
在《第四辑:教育中的习以为常》中,主要包括有“孩子的九十九种语言哪儿去了”、“‘好教师’能有多坏”、“你是一个会管学生的好教师吗?”、“怎么和孩子说话”、“教育中的习以为常”、“日常的教育”等教育思考。
在“孩子的九十九种语言哪儿去了”中,作者以程红兵校长的“学会跟孩子说话,这可能是一个教师一生的功课”的反思进行深入挖掘。有朱永新教授组织读者交流会上的一本正经的回答,有和马未都先生之间味同爵蜡的互动,更有欢迎连战时的枯燥表演……当学生的话语如同成年人说出的世俗、媚世或如政治口号一样之时,我们的教育失败是多么令人可叹!
在“‘好教师’能有多坏”中,针对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好教师”追求分数的极端行为对孩子的伤害。可能在学校中,我们都无法回避的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都是我们教师带给孩子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有愉快、高兴等等,也可能有反感、抵触……
在“你是一个会管学生的好教师吗?”中,秉承上一篇关于好教师的论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学校中真正能潜下心来,用心去思考、去琢磨的老师,在管理学生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技巧,这些技巧其实就是我们教师用心教育的结晶。杨绛在做小学教员时就很有方法,还有许多的老师被家长和学生们认可,都源于对学生的爱,并将爱转化成方法,让学生感受的到。
在“怎么和孩子说话”中,回归师生交流,也回归到如何孩子交流之间的话题。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因为它将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养以及精神的发育。言为心声,教师的语言的教育作用要完全注意对孩子的影响才行,特别是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需要我们加以注意才行。
在“教育中的习以为常”中,针对我们生活中“想当然”到我们教学中“想当然”,教育最怕这种“想当然”,这种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对于孩子们的伤害是我们无法进行正常的评估。
在“日常的教育”中,由校园、教室中的挂钟等等不守时的现象谈到我们日常教育的缺失,只习惯于伟大、崇高、抽象的道理说教,而对日常生活的疏远和陌生等等,意味着我们逐渐丧失挖掘具体事物的教育性的能力。如昨天所言,教育无大事,教育有“大事”,关键是在教师之把握。
在今天阅读中,重新看到了这句“教育是目中有人”的话,十分推崇。教育者该怎样面对学生?其实最基本的秉承原则就是目中有人,就是我们要将每个学生都看在眼里,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基础。换言之,我们教育之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就是我们从教之良心,学生在跟着你有什么提高和进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重点问题。回归教育细节主题,教育正是由无数之细节,日常的一点点的组成,最终形成教育。在本辑中,探讨的重点在于交流和日常的行为教育。交流所蕴含的教育之机不在详述,但要找回教育人自己的话语方式却是需要勇气和智慧。另外是日常之教育之机的把握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引起重视才行。因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假思索,甚至随心所欲,这样对孩子的伤害就无法避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