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读《教师:挑战》的打卡笔记(二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0 10:2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继续共读《教师:挑战》。今日打卡内容为阅读本书P330—364,任选其一问题打卡分享:1、读完案例53中五个“特殊男生”,您对哪个男孩的印象最深刻,由他您又联想到了您所带班级里的哪位孩子,请详细说一说“他们”的共性问题以及您的引导方法。2、“当孩子们不理解其他孩子的行为时,会倾向于用成人的典型批评来解释。”请谈一谈您对这句话的理解。3、读完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疑惑或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今天,阅读了《教师:挑战》的第九章《群体讨论》(P330—364页)。案例53中,主要展示一位老师开展的一系列(七次)的群体讨论实验(也是特殊群体的讨论实验:五个孩子是适应能力特别差的孩子,四个经常不遵守纪律,罗伊拒绝完成作业;老师是孩子的一位任课教师,地点在教室旁空置的房间)。这样的群体讨论属于特殊项目,带有小组心理治疗的特点,但仍属于教育范畴。第一次讨论中,老师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并谈论自己对学校的喜欢和讨厌,以及最好玩的内容,获取相关信息(哈利、欧尼、罗伊、雨果、兰迪)。第二次讨论由哈利总结,欧尼补充,上次没参加的兰迪介绍了自己,老师引导孩子回忆自己最早的记忆,并针对哈利想独立的行为进行了探讨,大家的讨论帮助了哈利,也引起大家的思考。第三次讨论在一周后,由雨果玩溜溜球开始,转向家里最小的孩子欧尼、兰迪和雨果的行为讨论。关于长子和幼子在家里的地位、优势在讨论时没能很好涉及,但对怎么做才能像大人的讨论,引发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关于离家出走及反叛。第四次讨论再次由离家出走开始,探讨得到别人关注应该通过别人接受的方式而不是讨厌的方式,有一定的效果。第五次讨论,则是在四个孩子因旷课、停课的不良行为发生后开始。讨论中的雨果逃避问题,消极应对,通过引起关注的恶作剧等不良行为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兰迪通过控制情绪取得很大的进步。第六次讨论中,雨果和哈利谈论自己的表现,针对兰迪放弃自己的想法的行为的肯定,让大家思考再次进行讨论的约定。第七次讨论在一周后进行,检查任务的完成,并讨论了自己的成熟。并通过对最后一个问题,“证明自己的强大”、“毒品”、“说脏话”、“购买外国品牌摩托车吸引大家关注”等的讨论中,获得了很好的感受。经过一系列的群体讨论,孩子嫩能够向老师吐露心声,就说明讨论的作用。

1、五个特殊的男生,印象最深还是兰迪。兰迪可以说是在一系列的讨论中,能够从中获益最多的孩子,也是转变上最多孩子,在后期的讨论中,他几乎已成为事实上的引导者。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经常遇到,如果用一个学生来说,特别像曾经教过的姚某某的学生。不仅仅是聪明,而且能够很好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唯一的一点就是上课的毛病最多,影响老师的课堂进程,是不是还打断教师的教学。这样的孩子主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要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满足自己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想法。面对这类学生,我们必须和孩子探讨如何才能满足自己的想法,而又不违背课堂教学的办法,满足孩子的想法,最终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2、对于这句话“当孩子们不理解其他孩子的行为时,会倾向于用成人的典型批评来解释。”对于这句话,深感赞同。孩子的思维中,是以个人为中心考量,是完全以自己作为标杆来衡量的。当他不能理解时,他就会用“自以为是”进行理解,而不管是否对错。

3、在今天的阅读中,案例所进行的关于“特殊学生的群体讨论”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后进生”转化的方式。在面对“后进生”时,我们往往考虑的是孩子容易拉帮结派,形成“群胆”,在处理相关不良行为时,一般是单个“较量”。而通过案例中的系列讨论的实施,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转化,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是个很好的借鉴。

“教师,赵国坤又拿我的彩笔了!”、“教师,赵国坤拽我的衣服了!”、“教师,赵国坤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赵国坤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他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他当时也都很容易地理解了“教师,我不拿他的彩笔了。”、“教师,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我真是伤透了脑筋。

  静下心细细想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当呢?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本事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多数情景下孩子们都不是有意犯错的。另外,我们在儿童心理学课上学过,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在发展中。如果我们所讲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本事,他就可能根本听不懂教师的话,记不住那么多的道理。再说,他也不必须能够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个情境之中,所以才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

  之后我便换了一种进取的教育方法,不再对他进行批评,而是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耐心地告诉他哪里做得不适宜了,应当怎样做才对,并注意在不一样的情境中反复强化。

  慢慢地,赵国坤小朋友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所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小朋友们都愿意跟他一齐玩了。

  有时候,教师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励幼儿上进的动力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21: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