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琥珀》名师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07:5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单元导教】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围绕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继续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目的是增强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其能力培养指向“提问”,所以文本的功能也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既要教知识,更要教策略。

单元以“自然奥秘,科学技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这样一组文章非常适合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并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因此,课堂要以学生提问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并逐渐提得有价值、有水平,从而促使他们在“提问——思考——理解——辨析——探索”中获得体验,形成能力。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板块 教学关注点

语文要素分解 教学策略设计 课外拓展链接

琥珀 精读

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围绕“推测”和“依据”,引导学生对琥珀形成的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探究,从而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央视“走近科学”栏目

《琥珀的诱惑》

《琥珀物语》作者:王文利

《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作者:邢立达

飞向蓝天的

恐龙 精读

写下不懂的问题,记录、梳理并试着解决。 学生先提问,先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汇总、筛选、整理,保存最有研究价值的“真”问题、“好”问题。“问——思——讲”构成本课学习的主线。 由“资料袋”引申开去,走向遥远神秘的恐龙世界和妙趣无穷的动物天地。

推荐:纪录片《飞向蓝天的恐龙》,对比阅读《恐龙在我们头上飞》,网站有“恐龙网”“自贡恐龙博物馆”等。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精读

提出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前沿科技,术语难懂。教师应鼓励学生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查找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从而理解纳米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影响。

综合实践课程:身边的纳米技术(电子小报)

读写结合想象作文:《我设计的纳米    》

有关纳米的绘本和科幻故事书

千年梦圆在

今朝 略读

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综合运用前三篇文本积累的学习体验,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

建议学生查找中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增强自豪感、荣誉感,还可以搜寻、讲述实现航天梦背后的故事,获得感性认知。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之《白昼流星》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

纪录片《辉煌中国》

口语交际 1.阅读课上的口语交际训练,如: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第6课 习题二)——学习“科普知识”,更要学习“如何介绍科普知识”。


2.口语交际课的“说新闻”活动,引导学生用清楚、连贯的话准确传达信息,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习作 1.发挥“奇思妙想”,创想一种神奇的东西;

2.能够借助图示,清楚地介绍这个神奇的事物;

3.听明白同学的建议,采纳你认为合理、可取的进行修改。

语文

园地 1.前置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即在课文学习之前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几个基本方法,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2.通过“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项事物,一种方式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随机迁移,进行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另一种方式是学文之后集中进行习作指导与专项训练。

快乐读书吧 1.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是本册教材“科普”单元语文要素的延伸和巩固。

2.通过阅读,学生不但可以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产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而且可以反复练习课上习得的提问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阅读科普作品时,遇到不理解的科技术语,可以选择恰当的方法自主解决;对于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建议查找最近的研究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紧追科技发展的崭新步伐。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

1.认识55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45个字,正确读写45个词语。2.理解一些词汇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汇。

阅读:

1.能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2.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理解并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朗读、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5.阅读科普读物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乐于与同伴分享阅读收获。

快乐读书吧:

1.能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自主进行阅读规划。

2.在阅读科普作品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3.能感受阅读科普作品的快乐,乐于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口头表达:

1.能把课文中感兴趣的内容简明扼要或条理清晰地讲给别人听。

2.能清楚、连贯地讲述一则新闻,准确传达信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书面表达:

1.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2.发挥想象,写出想要发明的事物。

3.能够借助图示,清楚地介绍自己要发明的东西。

4.能根据别人的建议修改习作。

【特别说明】

策略单元设计中的“预设”仅为编者所在班级的学情,教师在借鉴使用的过程中,务必要基于自己学生真实的问题、真实的课堂,随机灵动地应对调整。

5  琥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07:57:57 | 只看该作者
【课前解析】

关注语文要素:

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关注“推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琥珀》这篇文章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

关注表达方式:

《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关注相关名词:

松脂:松科植物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化石: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关注拓展阅读:

《乌拉波拉故事集》是一本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著作集。古怪老头儿乌拉波拉博士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奇异的故事,有小水点的历险、梦游月球、海底救生、呆子怕鬼、太阳请假、世界末日等。作者柏吉尔用童话的笔调,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因此这部科普作品又被称作“科学的童话集”。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重点】

1.提出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想象的依据,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学单    共学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4.了解文章大意,能简单讲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趣质疑。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作《琥珀》。

出示课件1:

观察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这两个字左边都是“王字旁”,右半边表发音,它们都是形声字。

追问:联想以前的学习经验,还有哪些字也是王字旁呢?

预设:玻璃  珍珠  玛瑙  瑞  瑜  环……

出示课件2:

2.介绍字理,引出“琥珀”

老师这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看看这些 “王字旁”的字所指代的事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课件3:

预设1:它们都很漂亮,很有光泽,晶莹剔透……

预设2:我觉得它们都很贵重,应该算是珍宝吧……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多指珍宝玉器或与这类物品相关联,因此“王字旁”也叫“斜玉旁”,只不过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由于过于相似,而变成了这个样子。你猜猜,“琥珀”会不会也像它们那样光泽美丽、晶莹剔透呢?

出示课件4:

3.质疑探究,走进课文。

教师:现在你知道了琥珀的样子,关于“琥珀”,你还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1:琥珀究竟是什么?

预设2:琥珀看上去跟其他的珍宝不太一样,它也像珍珠玛瑙那样是纯天然的吗?

预设3:我观察到书中的琥珀里还夹杂着一些小昆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尤其注意生字和新词,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介绍你的识记好方法。

2.出示词语,检查效果。

出示课件5:

(1)多种形式检查认读:同桌互读、一条龙领读、随机指读……

出示课件6:

(2)了解多音字“扎”

出示课件7:

在本课“挣扎”中读zhá,另外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zhā“扎针”和zā“包扎”。

(3)说说你有哪些记字的好方法?

预设:相同部首的词语“琥珀”“澎湃”“拂拭”“挣扎”,形旁表意的规律;“晌”和“响”相区分,晌午是正午,太阳正当头,所以有个日字旁;“拭”和“试”相区分,拂拭需要用手,所以有提手旁;“埋”要埋进土里,所以是提土旁……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出示课件8、9:

餐:下面“食”的撇捺要舒展,托起上方两个部件,同时最后一笔“捺”变“点”。

番:上面撇下是“米”,不要写成“采”。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2)汇报交流:你知道了些什么?

预设1:琥珀是松柏树脂形成的化石。 板书(松脂 化石)

预设2:文中的琥珀里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科学家根据它们的样子,推测了几万年前的故事。板书(苍蝇 蜘蛛)

预设3:课文讲了这块琥珀是如何形成和发现的。板书(形成 发现)

……

2.回忆提问策略,启发质疑思考。

(1)教师引导: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以上内容,你一定也存在不少疑问。上学期,咱们学习过“如何提问”,大家还记得吗?

出示课件10:

(2)汇报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预设1:琥珀里苍蝇和蜘蛛的情景,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2:松树会腐烂,为什么松树脂形成的琥珀不会腐烂呢?

预设3:我注意到,文中有好多表示时间的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

点拨:大家的问题有的是针对题目的,也有从内容和写法方面着手的,还有的同学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多角度的提问——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或是互助交流的办法来解决。板书(题目 内容 写法……)

3.借助表格,梳理结构。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一下故事的脉络。

出示课件11、12:

我们还可以把表格转化成脉络图,这样对于作者对于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就一目了然了。板书(推测)

(设计意图: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故事脉络,是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采用“表格”加以呈现,增强了结构脉络的“清晰度”。)

四、课后作业

巩固生字,练习讲述。

出示课件13:

五、板书设计

5 琥珀

苍蝇  蜘蛛

推 测

形成

松脂             化石

发现

提问:题目、内容、写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07:58:1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

2.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能够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推测的依据

1. 启发阅读思考:上节课,同学们关于文章的题目、内容、写法等提出了不少问题,通过相互交流也解决了一些。接下来,继续我们的发现之旅。

出示课件14:

2.回顾提出的问题,看看还有哪些没有呢解决?

出示课件15:

预设1: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预设2:作者是怎么知道太阳暖暖地照耀着大地?

预设3:为什么描写苍蝇时那么细致,仿佛作者亲眼见到似的?

……

3.就以上问题,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1:松脂球形成得是炎热的夏天,还得在松树林。

预设2:因为这块琥珀包裹着苍蝇和蜘蛛,所以一定是天气太热,导致松脂融化。因此作者才在文章开头写到“太阳暖暖地照着”,这是松脂球形成所必须的温度条件。

预设3:作者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当我读到文章最后这句话“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作者的推测。

4.寻找“推测”的依据

出示课件16:

(1)什么是推测?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教师: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实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有依据的猜测。

板书(合理的想象 有依据的推测)

(2)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已经知道的?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推测呢?

预设:琥珀的样子摆在眼前,是已经知道的;琥珀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作者一定不是亲眼所见,他是通过推测得来的。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推测依据。

出示课件17: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作出了哪些推测,他的依据又是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填写下表(A4纸打印,每组一份“共学单”):

段落 想象的情形 推测的依据

1段

12段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几千年过去了 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变成化石,需要漫长的时间。

2段

3段

6段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

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色的光。 只有天气炎热,松树上的松脂才会融化。

3段 树林里长着高大的松树 琥珀的形成需要松树分泌的松脂

7段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当中,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11段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渔民和儿子在海滩发现了这块琥珀

18段

8段 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 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

(设计意图:紧扣“推测”,让学生读文与辨析相结合,以“独立思考+同伴互助”的方式,在表格中归纳哪些是眼前看到的写实,哪些是合理想象的推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二、理清故事情节,体会语言的生动。

1.结合琥珀的形成过程,梳理故事情节。

点拨:我们都知道,讲故事要具备几个要素,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回顾前面所学,思考琥珀形成的过程。

板书(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出示课件18:

点拨:作者围绕琥珀的形成和发现,为我们讲述的这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就是他根据琥珀的样子,展开合理想象推测得来的,而不是凭空编造的。

2.对比“阅读链接”,明晰琥珀形成的过程。

(1)学生自读。

(2)梳理过程:松树分泌可以流动的树脂→树脂被掩埋,有机物挥发,变成硬树脂→硬树脂中的有机物进一步挥发,石化成琥珀。

出示课件19:

(3)比较课文和课后“阅读链接”的异同。

出示课件20:

3.品味语言,体会生动。

(1)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生动,勾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读勾画。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21: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追问: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你感受到了小苍蝇怎样的生活?

预设:自由自在、快乐、惬意……

出示课件22:

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读起来仿佛能看到画面,饶有趣味;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点拨: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科普说明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的生动。

(设计意图:一方面从故事的六要素切入,帮相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另一方面,抓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既落实了体会文本艺术性与科学性相融合的教学目标,又为接下来的“复述”做好铺垫。)

三、借助支架,复述故事。

1.教师引导: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这块琥珀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也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争取把琥珀形成的过程说清楚,抓住细致讲生动。

出示课件23:

2.学生借助小组研究的表格和故事六要素进行复述,教师相机指导。

指导要点:①对小苍蝇和蜘蛛动作的描述;

②琥珀形成的阶段过程要清晰。

(设计意图:《课标》第二学段目标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安排了运用复述故事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进行练习,并形成详细复述的能力。在这里,重点凸显“支架”的作用,在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学会思维、学习表达。)

四、读写实践作业,拓展学习空间

1.创编故事:

出示课件24:

(1)追问:蜘蛛真的是在捕食苍蝇时被包裹在琥珀当中的吗?你觉得它俩之间会不会有其他发展的可能?

(2)教师引导:因为这块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作者柏吉尔推测出这样一则经典的故事。如果琥珀里有蚂蚁、蜜蜂或树叶等,又会是一段怎样的传奇呢?请你发挥想象,推测创编故事(写一段话)。

2.《琥珀》这篇课文选自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玻璃棺材》——怎么样?非常形象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这部书读一读,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呢!这部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科普童话”。

出示课件25:

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就问题询问他人,查找资料或选择其他方法进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欢迎大家在“读书沙龙”中交流感受。

五、板书设计

5  琥珀

合理想象   科学推测

讲故事: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附:

《琥珀》预学单

1.请认真读课文两遍,思考:你能读懂些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在书中做好标记)

2.本文难写的字:                                                                  

难懂的词:                                                                          

3.读完课文,请提出两个最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

①                                            ②                                                      

《琥珀》共学单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作出了哪些推测,他的依据又是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填写下表:

段落 想象的情形 推测的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07:58:29 | 只看该作者
【资料链接】

琥珀不仅是树脂的化石,而且它里面包裹着史前的生命,这些活灵活现的生命,是我们古生物学家一生的追求,我们称之为“时光的胶囊”。它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这是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在琥珀里找到了可爱的小恐龙。有一天一位琥珀商对我说:“这个琥珀好漂亮,有两只小蚂蚁正在往树上跑。”我仔细一看,这个所谓的“树”是羽毛,而且这个羽毛非常原始,只可能出现在白垩纪的古鸟身上,或者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恐龙身上。

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把这个标本带回中国,经扫描发现,这果然是一段有着八九个椎体的恐龙尾巴。

鸟类的羽毛多样性极强,一共有五个发展阶段。这个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并不属于这五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处在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神秘的中间环节是全世界古生物学家的终极追求,这个羽毛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艺术家的复原,我们看到这是一只在地面上奔跑的、只有18厘米高、吃着小昆虫的肉食性小恐龙,非常可爱。

(节选自《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 作者:邢立达 )

【课后反思】

《琥珀》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这篇课文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科学价值。

在设计时,教师紧紧围绕“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语文要素,力求体现两个重点:一是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备条件;二是通过琥珀推想出故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3: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