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匆匆》PPT课件含配套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2:4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件下载说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最新更新的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秀教育教学课件,课件与人教部编版语文书最新教材同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的课件、试卷资源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老师们下载!

课件科目:语文
课件年级:小学六年级下学期
课件版本:人教部编版
课件名称:8 匆匆
课件格式:  PPT

        请需要的老师们直接到帖子下面下载附件!如有问题请私信我或回帖说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2:40:52 | 只看该作者
8 匆匆.zip (4.06 MB, 下载次数: 1740)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2:41:1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导读
【单元导教】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人文主题,“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为语文要素,编排两则精读课文、两则习作例文(加例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借此达到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会写19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
阅读: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表达:1.能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2.能选择一两个情境,运用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方法写几句话。
3.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4.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8匆匆
一、课前解析
《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以细腻的文笔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习作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阅读重点要放在学习直接抒情的写作方法上。本文的1、4自然段,在表达情感的方法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一连串的问句,流露出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2、3段,从不同的角度写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表达作者深深的惋惜、无奈、遗憾之情。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体会来学习并掌握直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
关注词语:本文的词语运用也非常有特点,课文中出现的叠词,如: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茫茫然;白白、默默、斜斜、匆匆、渐渐、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语准确生动的呈现出时间过去的迅速,学习词语的运用也是本单元习作能力形成的重要方面。
关注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在“五四”运动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荷塘月色》等。
关注背景:《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当时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时期。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了解这段时间背景,对把握朱自清“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而仍思有所作为”的情感会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三、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2.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写6个生字,正确书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学习1、2段,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3.读好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新知。
1.教师导入:我们在这个学期学过《长歌行》,还记得吗?请同学给大家背一背。
指名一人背诵《长歌行》,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齐背。
教师引导:这句诗被誉为千古佳句,代代流传,然而,老师却认为,这首诗的前面八句更为经典,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诗前面的内容给你怎样的触动?
预设1:能从常恐秋节至的“恐”字感受到时光的紧迫。
预设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感受到时间永远不会回头。
预设3:“朝露待日晞”,露水的生命太短暂了。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名篇散文《匆匆》,感受时光匆匆带给我们的触动。
出示课件1:
(板书课题:匆匆)
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请同学们一起书空。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介绍作者朱自清。
教师引导: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对本文作者朱自清有了哪些了解?
预设1:介绍朱自清个人资料(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梅雨潭》等)。
预设2:介绍朱自清人物性格(1948年,因为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最终贫病而死。)
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相机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2:
3.请同学介绍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就的《匆匆》。
教师引导:那么有同学知道《匆匆》的写作背景吗?
预设:学生介绍相关背景,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朱自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时间过了“八千多个日子”,也就是朱自清大约二十三四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也就是1920年前后,那个时候的中国是怎样的呢?
出示课件3:
教师结合课件进行介绍:《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身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者感受着时代脉搏,内心充溢无尽找不到出路的迷茫苦闷。但是坚强的他并不甘心沉沦,而是执着地追求人生理想。这篇文章在淡淡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反映了当时大部分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之前学过的《长歌行》作为导入,调动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匆匆,随后通过介绍写作背景为后面体会作者的情感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教师引导:现在就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根据幻灯片的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出示课件4:
指名3-4人合作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纠正字音,如“头涔涔、泪潸潸”这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要及时进行点拨指导。
2.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的非常好,正确、流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
出示课件5:
(1)交流: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生交流:“涔涔”和“潸潸”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少见到的词语,谁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
预设:“涔涔”指流汗状,“潸潸”形容泪流不止。
教师引导:是呀,朱自清身为一个成年男子,头上直冒冷汗,泪水不住地往下流,你能猜猜他是什么感受吗?
预设:为时光匆匆流逝而感到无奈与悲伤的感受。
(2)交流: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教师引导:“挪移”是什么意思?怎样才算“挪移”呢?
预设:通过交流,理解“挪移”就是慢慢移动的意思,可以请学生尝试现场演示挪移与移动的区别。
(3)交流: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教师引导:我们再来看这句话,“蒸融”又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蒸融是蒸发和融化的意思。
教师引导: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蒸发”或“融化”呢?
预设:“蒸融”这个词更能呈现时间无情的消逝。
教师补充总结:是的,汉语博大精深,准确的使用语言能够为抒发情感提供最大的帮助。
(设计意图:文章中出现了多个平时生活中较少用到的词语,因此从文中出现的词语入手,一方面可以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另一方面可以透过词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受。)
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出示课件6:
1.教师引导再读: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情感送进课文中,再来默读文章。同时思考问题:
作者主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在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情感?将你的想法批注在文中引发你感触的地方。
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批注。(3-5分钟)
2.教师布置交流任务:
现在,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为小组,将自己的感触进行分享。
(二)局部赏读,分享体会
1.教师引导:同学们交流的很热烈,看来都是深有感触我们一起坐着时光穿梭机回到1922年的3月,又是一个春天到了,朱自清先生看着窗外的景色,他若有所思,沉默不语。
出示课件7:
请两组学生对读:一组读逗号前,一组读逗号后内容。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启发思考:朱自清在开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1:这是一组排比句。
教师追问: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学生:更有气势。
教师小结:排比的特点就是句式相同,内容相近,这样读起来非常有气势。
预设2:每一个句子里都有意思相反的内容,去了——再来,枯了——再青,谢了——再开。
教师小结: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觉,让人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预设3:感觉这一段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教师小结:用“去”“枯”“谢”为本文定下情感基调,让人感觉到作者内心的颜色。
3.理解4次问蕴含的感情:
教师引导:我们再来看这一组句子:
出示课件8:
师生交流:这一组句子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预设:这组句子是一组连续的问句。
追问: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谁来说一说?
预设: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受(惋惜、痛苦、无奈……)
请回答问题的学生体会着来读一读。
教师小结:是呀,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和作者内心同样的疑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再次指导,请更多同学体会着读一读。
4.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
教师过渡:我们接着来看这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八千多个日子,大概是多少年?
预设:24年
教师引导:作者将24年的时间比作了什么?
预设:针尖上一滴水
(板书:八千多日  针尖上一滴水)
教师点拨:“八千多日子”你能看见吗?
预设:看不见。
教师点拨:而“针尖上的一滴水”你能看见吗?
预设:看得见
教师点拨:八千多个日子啊!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
预设:漫长、很多……
教师点拨:那针尖上的一滴水,你又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预设:微小、渺小……
出示课件10:
教师引导:这让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惋惜、惆怅、留恋……
教师引导:那么就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来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惋惜、惆怅之情。
鼓励同学们在熟悉内容之后,放下课本,入情入境的将这一段话“说”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设计应该借助问题导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比地读,让学生理解表达方法的好处,实现用文章体会情感的目的。)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文出现的生字:藏、挪、徘、徊、蒸、裸,大家说一说这几个字怎样才能写美观?
出示课件11:
预设1:笔顺比较多的字,注意写紧凑
预设2:“挪”字,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同样宽。
预设3:“徘”和“徊”字都要注意左窄右宽。
……
2.教师引导:现在我们重点来看“藏”和“蒸”这两个字。这两个字笔顺比较多,容易写错。
出示课件12、13:
结合幻灯片讲解这两个字的易错点。
五、回顾知识,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初步走进了《匆匆》,感受了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无奈,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感情深挚,是现代散文的扛鼎之作,课下我们不妨试着还原朱自清二十多岁时的心境,用扪心倾诉的方式,将本文的一、二自然段进行背诵,让我们更加深入的领会“匆匆”带给我们的触动。
六、板书设计
5.匆匆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八千多日         针尖上一滴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2:41:2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2.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延续思考。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通过朱自清诗一般的文笔感受到了八千多日的匆匆逝去,感受到他的无奈、惋惜和惆怅,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出示课件14: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概括这节课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桥梁。)
二、精读课文,感受文本。
1.教师引导: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一天中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
出示课件15:
指名一人朗读此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进行思考,做出批注,此环节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用于思考感悟的时间。
2.教师引导:请同学说一说,作者认为时间都会浪费在哪些事上?
预设: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默默、遮挽、睡觉、叹息这些事上了。
出示课件16:
教师过渡:是啊,同学们,这些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你每天都在做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光碎片白白流逝呢?
预设1:写作业时拖拖拉拉。
预设2:早上不起床,晚上不按时睡觉。
预设3:寒暑假作业总是拖到最后才去做。
……
教师总结:其实,每个人的身边都在白白流逝着如此多的时光,就连老师也不例外,朱自清先生的不平凡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把这样的小事一件一件地写来,形成了这样的时间的流。
(板书:时间的流)
3.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再来看朱自清写的这一段话,在这里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预设:内心十分焦急,焦虑,无奈。
教师引导: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焦急的?
预设1:从排比的句式中感受到。
预设2:感觉这段话要读得很急促,很快。(可以追问,并请学生展示朗读)
教师跟进:如果要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需要读好这段话中的哪些词?
引导学生关注到一系列动词:过去、跨过、溜走、闪过……
出示课件17:
教师小结:通过这段话,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时间越走越快,作者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作者通过自己的笔触,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这种写法,叫做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4.教师引导:同学们,24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就是在洗手、吃饭、默默等等中溜走的,而你们自己呢?12年啊,四千多个日子也从你们手中溜走,6年的小学生活也即将告一段落了。你是如何感受时光匆匆的?请你用上这样的句式,仿照着朱自清的这一段话写写你的体会。
出示课件18:
(2)自由练写,抽取学生读一读。 
预设:下课时,日子从走神里过去;
补作业时,日子从抄袭里过去;
放假时,日子从疯玩疯闹里过去;
复习时,日子从头晕眼花的背诵中过去;
默写时,日子从错字连篇的生字中过去;
考试时,日子从鲜红的叉里过去。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文章第3段文笔细腻,反映情感深刻,因此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细节,循序渐进地增加了对时光匆匆的感触之后延伸到自己,在课堂环境中尝试练笔,将接收到的表达方法输出运用。)
三、感悟时间,体会感情。
1.教师过渡: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日子是怎么具体的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这一天的日子也好,八千多日子也罢,作者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
预设:不甘心
2.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之流”又发出了哪些感慨?又表达了他怎么样的感情?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这节课中已经感受到的朱自清抒情文笔的特点,进行探究阅读,将你的发现批注在书上。
出示课件19:
预设1:引导学生关注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引导学生概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预设2:引导学生关注句子“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对自己没有在时间的流里留下痕迹而而苦闷,对自己庸碌于世没有作为而自责。
预设3:引导学生关注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不甘心如此庸庸碌碌,希望自己能够将自己年轻的生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照亮这个时代。
3.教师引导:这一连串的问句问出了作者的不甘心,年轻的朱自清不甘心让自己的时光匆匆虚度,他说:不!我偏要_________走一回!(与学生互动填词语,读出激情)
教师鼓励并小结:看来你是真正的通过文字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作者的情绪感染了你,你也从作者的笔触中明白了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内心释放于笔端。
出示课件20:
4.教师引导:那么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文章的最后一段和开头第一段重复出现了相同的句子“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师追问:作者这样写,对表达情感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预设: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更加强调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进行小结:
出示课件21:
是的,作者其实一开始心中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他始终明白自己无奈的是什么,彷徨的是什么,惋惜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把握好段落中的6个问句,感受到作者的不甘、不愿和不舍。)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过渡启发:(连接上一个环节)事实上作者真的如他自己说的那般日子匆匆过去,什么都没有留下吗?
出示课件22:
教师引导:通过这段资料,你又有怎样的发现?
预设:和大多数人相比,朱自清的一生其实非常成功,年少成名,他并没有浪费时光。
教师启发:那么为什么他却总认为自己浪费的时光,写下了《匆匆》这样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呢?
预设1:朱自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警醒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珍惜时光。
预设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正处于落后于世界的时代,朱自清作为一个爱国者,他很焦虑。
2.教师引导:其实,大家能感受到这些,才算真正的懂了“匆匆”,体会到了朱自清这篇文章背后的深挚情感,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十二岁,更是朝气蓬勃的年龄,然而就在你们身边,四千多个日子已经溜走了,剩下的时光我们该如何珍惜呢?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请说一说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出示课件23:
(板书:珍惜时间)
预设1: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我们应该对已经学习的知识做一个梳理,让自己对未来的中学阶段做好知识上的储备。
预设2:珍惜小学最后的时光,珍惜身边的朋友,和朋友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预设3: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每一天,每天都提醒自己不能虚度。
……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生平履历,明明年轻有为,却仍旧觉得自己并没有留下什么,就此让学生反思自己,达到珍惜时光的教化意义。)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篇《匆匆》我们学完了,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结合自己对文章的体会,朗读课文,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熟读成诵”。搜集一些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推荐同学们阅读朱自清的散文集《匆匆》和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写的《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这本书,从中感受时光的宝贵。
出示课件24:
六、板书设计
8  匆匆
时间的流           珍惜时间
【课后反思】
《匆匆》是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通过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和表达方法,学做一个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有真意,说自己想表达的话的人,做一个真诚的人。
很多老一辈文学达人都称朱自清为“佩弦先生”,叶老读其散文时自觉如沐甘醴,称道:“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赞他的文章“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如美酒一般……”
那时候我尚不知道他是一位现代的“伯夷叔齐”,他是一位在二十世纪还在上演“不食周粟”的傲骨名仕。这块傲骨的种子,也许就在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用《楚辞·卜居》那句“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更名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
那时的他,风华正茂,生命中恰恰走过了美好的七千多个日子,走进了中国第一学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然而就在他又走过了一千多个日子之后,他的世界多了些沉重——那是那个时代里所有中国青年的痛,是民族的痛。
1922年,风风火火的五四运动陷入了低潮,燃烧在中华大地上的那一股青春之火逐渐暗淡了,而年轻的朱自清也突然感受到了无力与彷徨。于是在生命中走过八千多个日子的时候,他挥笔写下了《匆匆》。借助它,朱自清把自己内心这份无名的伤感毫不掩饰地发泄出来,在倾诉中得到解脱,在抒情中得到了回应。没有刻意的遮掩,坦白到了透明,坦率到了清澈。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感叹人生的短促,时光流逝的迅速。从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现在各种各样有关光阴消逝的描述,人们总是害怕时光的消逝,总时时在珍惜时光,时时在描述时光的飞逝,然而很少有人会像朱自清那样,用诗一般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的散文,于洒脱之中感悟时光的匆匆!
我们通过《匆匆》中朱自清对自己的要求也折射到了教学上,相信聪明的学生会读出文中珍惜时间的含义,但作为教师,能不能也帮助学生在朱自清感慨时光匆匆的叹息声里了解他没有辜负时光那完整的人生、完美的人格呢?比如《匆匆》开篇用的是中国古典诗文中典型的“兴”的手法、类比时间流转的不同。三个排比句、三个形象--燕子、杨柳、桃花,再平常不过,但当它们成为时间的参照物时,便有了耐人寻味的不寻常。再比如,在他的笔下,“时间”变得可爱又调皮,就连太阳也长了脚,“挪移”都是“轻悄悄”。还比如,朱自清散文的口语化,以一种明白晓畅、朴实率真的语句来写作显然比堆砌辞藻更符合朱自清的性格。善用叠词,也是其口语化的一个特点,文中“头涔涔”、“泪潸潸”、“斜斜的太阳”等都是普通而又简单的字眼,颇有民歌的影子。
教学《匆匆》,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不仅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做一个惜时的人,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还应该引导孩子们像朱自清那样做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人,为将来做最好的自己打下基础。现在,距离《匆匆》发表的1922年已近90年,朱自清自己的许多散文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那么,在小学阶段让孩子们接受这些经典的训练,其价值是否更多的应是一种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文化的滋养呢?我的人生也不过“八千多个日子”,能从大师的文中汲取智慧,便是一种幸福,我愿意将这种幸福传继到我的学生手中。
《匆匆》不仅是英华美文,更是佩弦先生那记载在字里行间铮铮中华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4: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