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六,我有幸听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申宣成博士《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报告,语言风趣幽默,将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讲解的浅显易懂,让我们兴趣盎然的同时,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对所学内容回味无穷。申宣成,河南省教研室教研员、华东师范大学课程学博士、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河南省优秀老师、首届全国优秀教育硕士。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申博士说课例研究就是研究一节课或者某一片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探讨、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通过现场观课、课堂视频、课堂实录、课堂叙事等途径读了不少课例,但却没有深入地对课例进行研究,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课例研究,原来是由教师专业发展决定的,是被名师的成长个案证明的。
教师的职业特点。舒尔曼曾经对教师知识结构做过研究,发现专家教师和经验教师之所以比职初老师教的好,是因为专家老师对教学案例知识了解的多、看的多,所以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舒尔曼的结论是: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教师理解是基于案例的;教师交流是借助案例的。教师做课例研究是被名师的成长个案证明的。如: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法是从上海名师沈仲蘅的课例中琢磨出来的;王崧舟把研究名师的课例称为自己专业发展“葵花宝典”。最后,申博士总结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险单:第一是读书,内练一口气来丰富教师的知识;第二是读课,外练筋骨皮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到而后汲器。
听了申博士的讲解,发现自己曾有多严重的不足而不自知,明白了今后的课例研究该如何做起:课例是课堂教学的实录,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或其中若干教学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在互助与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的教研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