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我怎样教语文》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0: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工作之余,我认真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我被于老师的教学思想,和幽默风趣的平实语言深深吸引。这本书共有四辑,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这本书的字字句句如春风细雨荡涤着我的心田,让我重获新生,看到了我的语文教育园地中不一样的曙光,它将指引我怎样教语文,怎样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语文教师。

一、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更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语文书里的人文性。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心中的梦想,是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应该在这里。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教学时,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那么,语文和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什么呢?留下了语言,认识了近4000个汉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词汇。留下了较好的语感,使我能不假思索的缀字成文。留下了认识和情感,留下了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留下了兴趣和习惯。

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没有必要。要把读和写抓住,一句话,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首先教语文要十分重视朗读,朗读让学生喜欢语文。是朗读让学生有了悟性,是朗读让学生有了较好的语感。其次,教语文要十分重视写字,学生写不好字。第三,教语文要教会学生喜欢作文,让多数学生留下了读写兴趣和初步的读写能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确要少做题,多读书。永远做有良知的语文教师,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扼杀天才的教育,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任何天才都是从小根据兴趣学习的人,没有兴趣哪有天才。所谓“语文”,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可见语文就是语言,它是交际的工具,当然也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批文得意,即通过语言文字获取文章中的信息。它有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因此,阅读教学不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关注形式意义。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即不但要得意还要得文,并在得意得文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和落实意识。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作文、习惯是小学语文的七大教学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写字、读书、作文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语文,要手把手的教,实打实的教。千万不要把语文教学虚化了,不要把小学生教浮躁了。如果说手把手的教说的是耐心和细心,那么实打实的教则是一种责任,一种韧性,一种“夯”的精神。这种“教”不能只教一本语文书。课标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优秀的语文老师,有远见卓识的老师都有自己的课程。他们的眼睛绝不只盯着一本语文课本,要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同时要守住小学语文教学的“常”。“常”是不变的东西,是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哪些是不变的呢?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是不变的,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会变的。写字的规律是什么?是描红、仿影、临贴。朗读的规律是,跟我读。教作文也有规律可循,这就是读写结合,读是基础,书是最好的作文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你怎样写作文,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表达,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语文能力你哪儿来的?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教出来的,靠读书长大的孩子,生命有根!有根的孩子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更不怕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十分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些词语是很难讲清楚的,要靠朗读去理会。每篇课文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他,通过读去品味它。语文教学一定要有整体观念,阅读教学不能一问到底,应当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从事读写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哪里?放在语言文字上,首先要知道全班学生把课文读熟课文读懂啊,思想教育就跑不了。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没有熏不黑的锅屋,现实生活中,我们学习书面语言却违背了熏的规律,没有引导学生下苦功夫去读书,去背书,而是一课一课地去讲,去条分缕析。阅读课就是读书课,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上课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展示一个过程,而不是展示一个结果。课堂上如果追求那种对答如流的“演示型”的精彩场面,倒也不难。课前下下毛毛雨就行了。但假如那样,公开教学还有什么意义?打假队就会开进学校里来了。教学中老师的配合作用不仅体现在启发,点拨上,还体现在耐心和态度的和蔼上。耐心与和蔼尤其重要,缺乏这两点,再好的启发方法,学生回报的只能是而且永远是启而不发。在教学中,老师的配合,还体现在发自内心的动情的鼓励上,适时的真诚的鼓励,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支撑点,是加快思维的兴奋剂,是开窍的电火花。

  语文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彩”。

语文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使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李振村曾说:“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理才会变得格外纯净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只要抓住读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二、于老师的“五重”教学

所谓“五重教学”就是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一 ) 情趣

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绪,一句话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人。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学人文精神确实太少,其中尤其缺情趣。这里的情绪是指情感或者说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又说:“热爱孩子是教育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所:“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地。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全班的学生。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承认差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千方百计地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尽量发展他的特长,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的人。老师除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还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冰心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泰戈尔说过,爱的别名是理解



二)重感悟。

什么是重感悟?说白了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悟其语,悟其义,悟其情,悟其法。怎样悟?一个字“读”。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备课先备读,课堂第一件事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三)  重积累

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读写的实践中学。语言积累能力靠实践,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重视课外阅读。多做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一定要教学生尝到甜头,尝不到甜头,日子久了就不愿意做了。著名小学语言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 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由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总知,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 )重迁移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运用。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掌握了就是运用。在教学中要边学边用。迁移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读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去读报纸,杂志。这样做,一来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二来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所有语文教育家都强调读课外书。当然,读书要引导,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还要求每位学生读书做记号,记号实际上是思维的痕迹。凡是不理解的词语,做个问号,认为写得精彩之处,重要之处画上波浪线。养成作记号的习惯十分重要。他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学会抓要点,能提纲挈领。还要告诉学生,读书意文兼得。即不但要知道写的什么,还要知道怎样写的,这样做收获才大。再就是有关写的迁移。重视写的训练。因为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标志是会写。怎样进行由读到写的迁移呢?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一切学习的开始。从小的方面来说。根据学习的课文进行片段仿写。如写一段对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中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比如答课后的某个问题等小练笔也是写的迁移。总之,语文教学不能把孩子教死。要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灵性来,读出悟性来,写出童真来。不要让应试教育迁着鼻子走。让学生多读书,多写作,靠做练习长大的学生绝对没有出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抓住了读写这两点,不怕考试。

    五) 重习惯

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学的最大成功。这里谈的习惯包括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学习习惯主要指爱读书报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着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圈圈点点做批注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关于运用语言的习惯,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老师的分析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也只能在“时习之”中形成,是“养成”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学生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引导启发,鼓励。对个别学生来说。好习惯的养成,很不容易,开始往往带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是一种责任心。老师的责任心,不允许对学生放任自由。当然,习惯的养成不可忽视老师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

三、“攒钱”与“花钱”

攒钱就是积累,花钱就是运用。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偏重于教学生怎样花钱——怎么说,怎么写,怎么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而忽略了攒钱,也就是语言的积累。不读不背,脑子里没有丰富的词汇,用什么去说、去写、去思呢。12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如果不让他们多读多背,我们将愧对他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攒钱,建议每位家长为孩子们买或者做一个书架。给孩子们买枚图章,上面刻着某某藏书。现代家庭中若少了书架,少了书籍、报纸、杂志,就像人贫血,这样的机体是不健全的。哪怕他装潢的富丽堂皇,也会因没有书架而黯然失色,我对家长们说,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你做多大的书架,学生就会买多少书。如果学生平时不积攒,胸无点墨。到用的时候,学生们怎么会囊中取物,一般地拿出来“花”呢?教语文要有积累的意识,学语文好比攒钱,这个钱要天天攒,天天花,一直到老。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多读书。只有以读书为己任,才可以使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无声地润泽学生的同时,也在悄悄地丰盈自己。在山区农村学校任教三十多年以来,虽不能做一个“专科”老师,但也倍感杂学互补的教学快乐。在“文理”相互掺杂的教学旅途,一路走来,一路耕耘、拨节,一路收获,裁剪。吐出一口丝,为孩子织下一片蓝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8: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