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沫若的《屈原》第一次上演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郭沫若仍希望精益求精,继续修改剧本。剧中婵娟骂宋玉的一句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总觉得不够味儿,骂得不够解恨。后来一位演员建议将其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使郭沫若茅塞顿开,拍手称妙。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给小说《复活》中的女主人公做肖像描写,修改了二十几遍才满意。同学们写作文,也要学习作家们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反复对作文进行 “精加工”,这样才能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找出你写过的一两篇作文,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存在下列类似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有误。
1. 错别字或粗心导致的各种笔误。如将“克服”写成“刻服”,“造型”写成“造形”,“棘手”写成“赖手”,等等。
2. 用词不当。例如:
(1)可是现在,母亲的手不再白皙嫩滑,不再纤纤如玉。我责怪自己:我是多么狠毒地吞噬着母亲啊!
作者想表达自责的心情,可是“狠毒”“吞噬”用词太重,用词不当。
(2)沿着阴森森的柏油路,我们一路快乐地骑行。
“阴森森”与这里的语境明显不合。
3. 病句。我们之前学习过如何修改病句,看看你的作文中有没有出现类似的病句。例如:
(1)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使……”掩盖了主语,可删去“通过”或 “使”。
(2)张明带着妹妹找到了王奶奶,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指代不明。究竟是谁陪谁?可以改为“让她陪王奶奶一同回家”或“让王奶奶陪她一同回家”。
(3)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前后矛盾,既然是世界上所没有,为何我国又有呢?
如何发现作文中存在的语言上的问题呢?有效的办法是自己读一读,也可以请同学读给自己听。一般来说,听起来顺口入耳的多半是好的,反之则不好,就需要做出修改。
二、整体行文问题。
1. 行文前后不连贯。我们在写作文时,有时后文所说的内容与前文没有关联,让人读起来莫名其妙。想改正这个问题,首先要尝试重新对文章进行整体构思,补充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再通过作铺垫、加过渡段、更换联系更紧密的素材等方式来解决。
2.“枝大于干”。写作文时,我们容易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写得更详细、更投入,等到写完才发现,某些不该展开描述的却写得太详细了,那些该展开的却写得过于简略,就像是树枝长得比树干还粗壮。怎么办?必须进行增删。砍去细枝末节的东西,增加一些重要内容。否则就犯了详略不当、中心不突出的毛病。
3. 作文内容单薄,读起来干巴巴的,难以打动人。比如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粗枝大叶,自然不能出彩。我们可以补充一些细节描写,如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心理等;或者增添别的描写角度,如不仅可以从视觉方面描写,还可以从嗅觉、听觉等方面加以描写,以增强描写对象的立体感、丰富性;也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写作实践
一 从你近期的作文中选出一篇,认真读一读,自己先看看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四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进行修改,确定修改思路。
二 按照第一题中确定的修改思路,动笔修改作文。修改后抄写一遍,看看比原稿有哪些进步。
【提示】
1. 可以先进行整体修改,如调整文章中心、选择更合适的素材、加强前后连贯等;再修改细节,如改正错别字、理顺语句等。
2. 在原稿上进行修改时,注意保持原稿的整洁,以便于抄写修改后的作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