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听了吴歆欣教授的讲座,颠覆了自己以往对读书的认知。以前认识整本书阅读,觉得这就是一本书读起来,好一点的反复的读,多读几遍,没有什么条理,胡子眉毛一把抓,往往没有什么收获。听完了讲座才觉得整本书阅读它的层次是非常丰富的,第一层次主体阅读、第二层次理论阅读、第三层次引导者阅读。
先来说一说第一层次阅读。第一层次的阅读是主体阅读,这里的主体指的是授课教师本人。怎么才能做好主体阅读呢?那么老师自己一定要去深入地阅读这本书,一遍两遍,反复的读,每一遍有每一遍的任务,每一遍有每一遍明确的目标,带着任务去阅读才能事半功倍。可是考虑到我们一线的教师时间不那么充裕,平时事情比较琐碎,没有时间反复的去读,怎么办,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在给学生推荐书的时候就一定要慎重的选择,读一本就有一本的收获。
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次的阅读理论阅读。理论阅读一定要有理论做支撑。我们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怎么取舍?带领学生使用哪种策略?此时我觉得应该用理论指导活动的设计。比如想要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深度对话,那么可以多用捕捉闪回策略,提醒学生边读边批注,重视重复出现的语言动作或场景。比如想要客观多角度的分析原著,那么可以使用跨界阅读策略,引导学生突破书的限制,了解其他作品形式连环画、电影等等。比如要分析书中的某一个人物形象,可以使用内容重构的策略,让学生梳理出于某个人物相关的语言动作事件等情节,然后筛选信息,重构人物形象。
第三层次的阅读引导者阅读重在引导者三个字。这里的引导者,应该指的是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并且老师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应该是冷静克制的,教师的阅读过程应该更多地是冷静的故事叙述者,而不是情感的介入者。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定要把阅读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老师只能给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而不能限制标准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