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0:5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接着阅读《教育的细节》,完成了《第四辑:教育中的习以为常》的阅读。

在《第四辑:教育中的习以为常》中,主要包括有“孩子的九十九种语言哪儿去了”、“‘好教师’能有多坏”、“你是一个会管学生的好教师吗?”、“怎么和孩子说话”、“教育中的习以为常”、“日常的教育”等教育思考。

在“孩子的九十九种语言哪儿去了”中,作者以程红兵校长的“学会跟孩子说话,这可能是一个教师一生的功课”的反思进行深入挖掘。有朱永新教授组织读者交流会上的一本正经的回答,有和马未都先生之间味同爵蜡的互动,更有欢迎连战时的枯燥表演……当学生的话语如同成年人说出的世俗、媚世或如政治口号一样之时,我们的教育失败是多么令人可叹!

在“‘好教师’能有多坏”中,针对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好教师”追求分数的极端行为对孩子的伤害。可能在学校中,我们都无法回避的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都是我们教师带给孩子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有愉快、高兴等等,也可能有反感、抵触……

在“你是一个会管学生的好教师吗?”中,秉承上一篇关于好教师的论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学校中真正能潜下心来,用心去思考、去琢磨的老师,在管理学生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技巧,这些技巧其实就是我们教师用心教育的结晶。杨绛在做小学教员时就很有方法,还有许多的老师被家长和学生们认可,都源于对学生的爱,并将爱转化成方法,让学生感受的到。

在“怎么和孩子说话”中,回归师生交流,也回归到如何孩子交流之间的话题。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因为它将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养以及精神的发育。言为心声,教师的语言的教育作用要完全注意对孩子的影响才行,特别是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需要我们加以注意才行。

在“教育中的习以为常”中,针对我们生活中“想当然”到我们教学中“想当然”,教育最怕这种“想当然”,这种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对于孩子们的伤害是我们无法进行正常的评估。

在“日常的教育”中,由校园、教室中的挂钟等等不守时的现象谈到我们日常教育的缺失,只习惯于伟大、崇高、抽象的道理说教,而对日常生活的疏远和陌生等等,意味着我们逐渐丧失挖掘具体事物的教育性的能力。如昨天所言,教育无大事,教育有“大事”,关键是在教师之把握。

在今天阅读中,重新看到了这句“教育是目中有人”的话,十分推崇。教育者该怎样面对学生?其实最基本的秉承原则就是目中有人,就是我们要将每个学生都看在眼里,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基础。换言之,我们教育之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就是我们从教之良心,学生在跟着你有什么提高和进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重点问题。回归教育细节主题,教育正是由无数之细节,日常的一点点的组成,最终形成教育。在本辑中,探讨的重点在于交流和日常的行为教育。交流所蕴含的教育之机不在详述,但要找回教育人自己的话语方式却是需要勇气和智慧。另外是日常之教育之机的把握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引起重视才行。因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假思索,甚至随心所欲,这样对孩子的伤害就无法避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0:50:3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接着阅读《教育的细节》,完成了《第三辑:一厘米之变》的阅读。

在《第三辑:一厘米之变》中,主要包括有“润泽的座位”、“有生命的道具”、“一厘米之变”、“拒绝声,多么美”、“柔美的教育”、“自迟到看教育文化”等教育思考。

在“润泽的座位”中,作者针对女儿教室的座位调整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于座位调整来说,我们都不陌生,但座位中蕴含的教育可能我们的关注就不够了。深圳清林小学杨勇校长关注到每个教室多出的一个座位蕴含的教育之机,成为奖励之座。而在学生调换座位中蕴含的教育之机被案例中的张老师有效的把握。记得魏书生老师每两周的座位调整的规律和三分钟完成的座位调整等都是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智慧。而我们在教师的独设“雅座”则是教育的最大的失败,也是我们缺乏教育智慧和教育思考的一种盲目的“自以为是”。

在“有生命的道具”中,作者以贾志敏老师语文课上,巧用“桔子”道具,解决了“新鲜”、“鞠躬”等重点词语的教学,还作为奖品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品德教育,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师之教育机智的灵活。回忆中的林老师妙用自己的手帕作为道具给学生无尽的教育启迪,也有女老师课堂上选择道具的失败的画蛇添足的表演。其实,道具的使用更能见证每一个教师的知识积累和教育机智的灵活。

在“一厘米之变”中,由女儿和同学谈论老师的“习惯无意识”引起作者的关注,在教育过程中,每一位教师要有意识的克服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努力改变自己。“一厘米之变”在于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如对东德卫兵亨力奇的审判,就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角度上问他,能否将枪口抬高一厘米?在教育过程中,厦门湖里实验小学和江苏溧阳实验小学就能够坚持一点点的改变而形成传统,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在“拒绝声,多么美”中,和“一厘米之变”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于教育,关于学校,需要的是坚持教育的本真,能够拒绝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教师对自己教育信仰的执著追求。上海的“最牛校长”、香港中文大学的高锟校长、福建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的林心明校长,还有张江南教授、许锡良、吴非老师等等都在坚持着自己的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在“柔美的教育”和“自迟到看教育文化”中,关注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和传统习惯的形成等对学生的教育。教育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师生。好的教育,要的是教育文化观念的转型,而文化的形成则是长期坚持的结果。

记得在今天阅读中一句话:学校是一个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学生安全感个和爱的示范。而反思我们的校园,多的是教师的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缺乏的是对学生充满感情的爱之引导和启迪。我们说一个老师,工作中最难做到的事情,并非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如何保持自己从教之初心、保持自己爱生之良心,做到对学生的充分的关注、理解和呵护,并几十年如一日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累积美好的态度、习惯。美好的教育蕴藏于学校生活中每一个以人为本的细节里。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对于学生的一个个小事累积所形成的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和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教育如果有大事,那就应该是孩子们最在乎的事:这堂课好不好玩、有没有趣,是新发下的语文书里有没有好看的故事,是课间能不能到操场上追跑打闹,是学校让不让去郊游,是体育课会不会被主科占用,是老师的一个微笑,是校园里的一片红叶……我们眼中的这些小事恰恰是孩子们的大事,恰恰是教育的大事,又是教育的细节。只要我们把这些所谓的小事做到一个个小孩子的心坎上,用细节体贴每个学生细密的心思——这或许就会成就我们教育的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