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小不爱读书,但刚走上教师岗位时的我,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得不逼着自己读一些教育教学类书籍,像《怎样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名师是怎样炼成的》,硬着头皮读了一些,日子挺充实,确实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挺有帮助的;再后来,外出学习时,又陆续买了《陶行知教育名篇》、《做最好的老师》、《发现母亲》、《赏识教育》等育儿与教学书籍,周宏的《赏识教育》让我懂的了“赏识”的重要。周宏用“赏识”创造了奇迹。一个从小丧失听力的女孩,不仅没上聋哑学校,而且进了普通小学,连跳两级,成为全国十佳少年。这虽然是强调家庭教育,但教育是相通的,“赏识” 的力量是巨大的。《发现母亲》强调“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强调母亲教育的重要性。其中丰富的例子,让我们明白女性教师怎样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培养学生。由于有了家庭、孩子,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读书更是断断续续,没有真正静下心来用心去读,读读忘忘,至今还没读完、读透,这几本书现在还静静地躺在我书柜里。如今才理解“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再后来,在由骨干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再到名师的过程中,也逼着自己看了不少专业书籍的片段。为了读起来更方便,还从网上下载了电子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开手机阅读,开会前、孩子睡着后、公交车上.....,但思考的不多,又没有及时记录,无法做批注,效果也不算好。学校为老师购置了一些专业书籍,看书更方便了。可总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净瞎忙了,以至于经常遇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辩论词穷,提笔挤牙膏似的。学习培训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已成为培训专家,而自己只是台下的一名学员,感慨万千。毋庸置疑,是阅读拉开了我们的差距,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要想不断成长,唯有自觉读书、自觉思考。只有喜欢阅读的教师,才能持续地走在专业发展之路上。阅读可能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可能改变不了人生的起点,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教师要让学生成长,首先要让自己成长,王东华在《发现母亲》里说:教育是同孩子一道成长。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除非自己不断阅读,不断成长,否者是难以教育好学生,让学生成长的。作为教师,应当养成阅读的习惯。或阅读名著增加文化底蕴;或钻研理论专著,增强教学实践,提升自我;或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或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让阅读成为成为每天的习惯。
怎样让自己能督促自己不断地看,养成读的习惯。我认为既然买了,就要逼着自己看,把书在床头案头触手可及,自然也就会看起来。另外,逼着自己写反思、写短文,以往我们更多注重是以读促写,其实同样写也能促进读。因为谁也不愿意写出枯燥无味的空洞无物的文章。为了写就会逼着自己去阅读,以写促读。
叔本华在《孤独读书术》中说:读书总是孤独人的孤独事。孤独让人变得更冷静,也不会被更多事项所干扰,让自己变成一杯清水,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是最透彻的,若此时捧起你珍藏许久的书,便能从书里更清晰地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读书读到极致时,的确如此,让自己变成了一杯清水,内心透彻,眼睛也变得犀利起来。关于读书的方法,叔本华反对死读书和读死书,认为读书必须思考,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读,将会像经常骑马坐车而步行能力必定减弱的人一样,最终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如果想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和诸方面知识相结合。不必读太多书,如若不然,将会忘却事物的本身,总是踏着人家已经开拓的道路,而忘却走自己的思考道路。
在书海中畅游,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智慧和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