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招聘考试丨教育学必背简答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2 15:0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请简述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代表人物为朱熹。

(2)生物起源说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



2、请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3.请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强调对国民实施一定的教育是国家的责任,接受一定的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第四,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分离出来。



4.请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所有人都接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5.请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龟速内木法解手)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6.请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7.请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正经领导有权利决定教育性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8. 请简述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9.请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慕容方向)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10.请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传递功能)

2.教育传播文化(传播功能)

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创新功能)



11.请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二是指不同方面在同一年龄阶段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关键期是指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最佳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12.请简述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或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13.请简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一般指社会环境,它包括被人改造过的自然、个体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意识形态等,对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环境对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2.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14.请简述德育再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在五育中的作用为灵魂与统帅。



15.请简述体育再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

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在五育中起到基础的作用。



16.请简述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的主要内容

(1)“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

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壬子癸丑学制”

由蔡元培主持,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17.请简述学校课程的含义

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行研究开发的课程。它的设置目的在于尽可能适应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学校课程通常是由校长领导、教师参与研制开发的,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18.请简述隐性课程的含义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是伴随显性课程而生的,没有显性课程就没有隐性课程。



19.请简述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分类

(1)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例如有人提议在中学开设同性恋教育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即任课老师所领会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5)经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20.请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此外,不同的课程理论,也对课程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制约课程的因素主要有:

(1)—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2)—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4)课程理论。



21.请简述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的含义

代表人物为布莱梅尔德、弗莱雷。主要观点为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上,主张应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



22.请简述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

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学校课程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目标,需要贯彻三条原则:民主性原则、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原则、教育先行原则。

3.学科体系

课程内容来源于一些主要学科的知识,因而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学科为依托,即在确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科本身的功能。



23.请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亦即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和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24.请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法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跟踪和预测社会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审查学生活动。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以及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得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教育学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素材。

(3)开发实施条件。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种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

(4)研究学生情况。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

(5)鉴别校外资源。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6)建立资源数据库。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



25.请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的内容

泰勒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其核心观点为:

(1)学校应努力达成哪些目标?(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内容)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方法)

(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达到?(评价)

评价:

(1)有条理有系统,操作性强;

(2)把评价融入课程设计之中能够提供反馈;

(3)课程目标都是以显性的行为来界定,因此像理解力、鉴赏力、情感等不能完全转化为行为的目标就会丢失。



26.请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背景

(1)建构主义思潮

(2)多元智能理论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7.请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1.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内涵包含以下三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权责主体。

2.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

(3)重视以学定教



28.请简述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

新课改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对课程结构做了如下调整: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9.请简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措施

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第二,树立教师威信。a.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b.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c.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关怀爱护。(请简述老师如何树立教师权威)

第三,善于和学生交往。

第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30.请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

(3)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这种专业能力可分为教师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4)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22 15:02:16 | 只看该作者
31.请简述福勒和布朗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①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因而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

②关注情境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

“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传统教学评价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③关注学生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32.请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

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33.请简述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34.请简述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课题名称、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等。



35.请简述撰写研究报告需要注意的地方

从事实出发,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不隐讳自己的缺点。



36.请简述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优缺点:可以适时提供反馈,并针对反馈灵活地进行调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便于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研究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可靠性;研究样本的代表性不够;研究结果难以推广运用。



37.请简述小学德育的目标

《小学德育纲要》中提出了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8.请简述小学德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理想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教育。



39.请简述科尔怕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通过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考察儿童对一系列结构化的道德情境中的事实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情况,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会经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判断一种行为是否适当,主要是看其能否使自己免于受罚,或让自己感到满意。

阶段1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

以满足社会舆论期望、遵循现行的社会准则和习俗、受到赞扬为道德判断的依据。本阶段的个体已经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

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个人,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40.请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

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4.自觉纪律的形成



41.请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要求内涵及实施要求

(1)基本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深人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2.请简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内涵及实施要求

(1)基本含义

这一原则又称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正确地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43.请简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1)基本含义

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

②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



44.请简述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无声处教育学生。情感陶冶主要是用教师自身的美、环境美、情景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

运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第二,创建良好的环境;第三,引导学生。



45.请简述实际锻炼法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实际锻炼法又称指导实践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锻炼。

①常规训练

常规训练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经常性的行为练习,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运用常规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第二,使学生明确常规的内容、要求和意义;第三,坚持不懈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②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运用实践锻炼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第二,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第三,以学生为主,加强指导;第四,持之以恒,随时总结。



46.请简述榜样示范法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作为榜样,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的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使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及其成因;第二,指导学生明确学习榜样的哪些方面,怎样学习;第三,狠抓落实。学习榜样的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上。要开展必要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榜样与自己的思想行为联系起来,落实到行动上。



47.请简述指导自我教育法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指导自我教育法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学生在自我教育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习惯,进行自觉思想转化、促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

它又称为自我修养法。包括学习、立志、座右铭、自我评价、慎独等多种形式。

指导学生自我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标准、过程和方法,最后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实践。



48.请简述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早矫正,在矫正时要以正面教育和疏导为主,工作要有诚心、细心和耐心。具体包括: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锻炼同不良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49.请简述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50.请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生相应的美育工作可以这样开展:为学生树立创造美的榜样;为学生创设创造美的环境和气氛;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实践机会。



51.请简述一个成熟的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它使集体成员在认同目标的基础上,保持行动的一致性,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团结奋进。

2.健全的组织系统

班集体中健全的组织系统构成班集体的核心,通过这个核心的组织系统,班级内部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动员起来。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一个正常运行的组织必须具有制度与纪律的约束,否则就是松散的团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般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全体成员都必须自觉遵守其规定。

4 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般都具有民主和谐的氛围,成员之间相互信赖、相互尊重,每个人的才能和优势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52.请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5 组织形式多祥的教育活动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台

7.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53.请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的规章制度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

2.班级平行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强调在班级管理的全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4.班级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监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54.请简述班主任工作类型

1.权威型: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实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学生。

2.民主型: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班级领导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

3.放任型: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



55.班主任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56.请简述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1.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订和总结,是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班主任工作达到预定目的的重要保证。

2.班主任工作计划要根据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育政策和法规来制订,要与学校工作计划和本班实际相联系。计划要全面,目的要明确,条理要清楚,阐述要简练,操作要可行。

3.班主任工作总结是班级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57.请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其他活动

1.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辅相成,它要求班主任深人了解、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学习与生活指导

3.组织班会

4.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



58.请简述班主任如何组织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包括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应注意: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59.请简述课堂管理的原则

(1)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60.请简述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2)班级的规模

班级规模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

(3)班级的性质

每一个班级都有其独特性,班级的性质对于课堂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4)学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所谓定型期望,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职业和职务类型的人在行为表现、动机和意向方面存在某种固定的期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8-22 15:02:35 | 只看该作者
61.请简述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威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等都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2.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群体的关系、课堂中学生的集体舆论、角色期待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都会影响课堂气氛。

3.课堂环境的因素

课堂环境如班级规模、教室内的设备、光线、温度等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课堂气氛。



62.请简述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为了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第二,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第三, 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

第四,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63.请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64.请简述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1.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对于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

6.建立家校联系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65.请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台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66.请简述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2.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3.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4.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67.请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68.请简述老师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69.请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第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70.请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含(间接性规律)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四)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71.请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原则的含义与实施要求

定义: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原则是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72.请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与实施要求

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3.请简述直观性原则的含义与实施要求

定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74.请简述循序渐进原则的含义与实施要求

定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75.请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3)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个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76.请简述讲授法的实施要求

定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具体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和学校讲演四种。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①注意启发诱导;

②认真组织教学内容,保证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讲授时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密切联系实际;

③讲究语言艺术;

④组织学生听讲;

⑤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77.请简述谈话法的实施要求

定义: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做好提问准备,教师要熟悉和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好谈话问题和谈话计划;

①善于启发诱导;

②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并要做好归纳、小结;

③鼓励并启发学生自己设问。



78.请简述讨论法的实施要求

定义: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①讨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②讨论中要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79.请简述演示法的实施要求

定义: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体现了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观察与思考;

③讲究演示的方法。



80.请简述练习法的实施要求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划分,主要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划分,主要有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



81.请简述实验法的实施要求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中使用。



82.请简述实习法的实施要求

实习法又称实习作业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一般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如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地理课的地形测绘等。



83.请简述情境教学法的实施要求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84.请简述教学情境的特性

1.生活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

2.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3.学科性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

4.问题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5.情感性

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



85.请简述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1.创设想象情境

2.创设问题情境

3.创设生活情境



86.请简述教学总结的方法

1.前后照应法

2.悬念留疑法

3.汇报法

4.归纳法

5.练习巩固法

6.激励法



87.请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4)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5)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6)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不利于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等的培养;

(3)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化。



88.请简述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89.请简述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结构合理

4.方法得当

5.语言艺术

6.组织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90.请简述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的问题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的分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91.请简述批改作业的原则

①及时性原则

②科学性原则

③启发性原则

④激励性原则



92.请简述作业批改的方式

①全批全改

②面批面改

③重点批改与部分批改

④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批改

⑤其他批改方式



93.请简述课外辅导的要求

(1)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

(2)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

(4)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94.请简述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

学业成绩检查要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1)学业成绩检查的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

(2)学业成绩检查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95.请简述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1)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守评定标准。

(2)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

(3)要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视知识的创造性。



96.请简述小学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

1.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促进教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3.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97.请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98.请简述教学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

2.详细描述

3.交流讨论

4.行动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9: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