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编教材九上第三单元《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19 15:4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统编教材九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古代诗文名篇。诵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独特的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同时也体会到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一篇散文,记叙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请作者作文以记之的事情,描写了洞庭湖上所能见的各种景象,抒发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观景的或悲或喜之情,结尾通过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对比议论点睛,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末句“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鞭策自己,也是勉励友人,给人意味深长之感。文章结构思路清晰,语言凝练优美,句式整齐对称,境界宏大磅礴,特别适合诵读。

  学情分析

  《岳阳楼记》是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虽已历经近千年,但它发人深省的思想和美轮美奂的文字却在岁月的沉淀下更显熠熠生辉。因大量使用骈句,此文语言简洁对称,节奏鲜明,极富音乐美;又因成功地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谋篇布局摇曳多姿,巧妙地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之思。总体说来是一篇特别适合朗读的佳作。

  教学目标

  1.美读悟层次。

  2.诵读品情味

  3.延读瞻德行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结构层次的巧妙设计,表达方式的有机融合,感受文章布局谋篇的摇曳多姿。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品味两个叹词中蕴含的情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大家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江南三大名楼图片并将画面定格在岳阳楼。

  今天,我们将走进的就是这座岳阳楼。我们先用“360地图”来俯瞰一下实景。

  师陈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山水胜地。然而,正如滕子京所言:“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今天,我们学习《岳阳楼记》,将会共同见证一段湖与楼,楼与人互相成就的传奇。

  二、美读,读出层次

  《岳阳楼记》是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虽已历经近千年,但他发人深省的思想和美轮美奂的文字却在岁月的沉淀下更显熠熠生辉。因大量使用骈句,所以此文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又因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谋篇布局摇曳多姿,成功地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之思。是一篇特别适合朗读的佳作。

  现在,请同学们美美诵读全文,注意体会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情感等,并说说你读出了此文怎样的结构方式?读到了哪一个核心短语?

  交流明确:总分总;览物之情。

  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一段?能不能给大家美美地演读一下?请同座负责从节奏、重音、语速、情感等方面做点评。

  交流过程中,采用个人演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等方式美美阅读,在美读过程中把握清楚层次,初步体会情感。

  三、品读,悟“嗟夫”之味,品“噫”中深意

  作为一篇经典美文,一定会有它独到的闪光之处,读《岳阳楼记》,你认为文章最具内涵,最发人深省的是哪一段文字呢?

  明确:第五段。是啊!此段作者确实将全部情感倾注其中,为全文附上了一种神奇的思想光彩,可谓文章的精华部分。正如孟子所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只有将他的吟咏叹息之声展现于外,人们才会真正了解他。而此文的吟咏叹息之声便是我们走进作者内心的一把钥匙。那么范仲淹究竟发出了怎样的叹息呢?你能快速找到这两个叹词吗?

  齐读第五段,注意重读文中的两个叹词。

  品读一:说说“嗟夫”是为谁而叹,为何而叹?

  明确:“迁客骚人”;“二者之为”即迁客骚人登楼观景的两类表现。

  反复回读三四两段,看看迁客骚人登楼所见之景分为哪两类?观景之情分为哪两类?“二者之为”可怎样小结?

  明确:阴惨昏暗之景与明朗开阔之景;感极而悲之情与喜洋洋之情;“二者之为”即常态化大众化的“因物因己而悲,因物因己而喜”。他们的喜与悲,常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地联系到个人的人生荣辱与官场起伏。

  那么,“嗟夫”一词传达出了作者谈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时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明确:“嗟夫”一词,流露了作者无尽的失望与怅惘,更有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与遗憾。

  师生反复演读“嗟夫”,读出情味。

  品读二:那有没有和“迁客骚人”不一样的人呢?他们是谁?有什么特点?(可引用原文短语作答)

  明确: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换言之,这类人无论外物环境如何变化,个人际遇如何沉浮,他们心中牵挂最多的始终是百姓和天下。

  追问:由此可见,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是狭隘的“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是豁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远大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反复读“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合全文,说说“噫”字传达了作者当时内心的哪些情味?

  明确:既有与古仁人同道的坚定、执着、欣慰;又有对友人的希望、期待、劝勉。)(师生反复演读,深悟其中情味。

  四、延读,仰视知行合一的范仲淹

  1.师读文字介绍范仲淹的生平事迹,生点评:从这些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

  课件显示:

范仲淹其人

  一生四起四落。为官三十七年,在京城生活却总共不到四年,皆因“理或当言,死无所避”。

  公元1021年,身为一名看盐小吏的范仲淹发现海堤年久失修,海水倒灌,冲毁盐场,淹没良田;百姓流离失所,逃荒他乡。力排众议,身先民工,督战三年,终成大功。

  公元1033年,全国闹蝗灾旱灾,饿殍遍野。范仲淹冒杀头之险力谏宋仁宗。开仓济民的同时进行生产自救,遍设诊所,亲自研制药丸“乌味丸”,伴百姓度过灾年。

  ……

  范仲淹为官三十七年,一心只为民办事,为民请命,为民除弊。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师小结:是啊,析范仲淹之文,我们见识了他的豁达胸襟、远大抱负,一篇美文出,岳阳楼因此得以千古流芳;读范仲淹为人,我们看到了他的拳拳真心、知行合一,两声叹息里,文正公更堪领受众生景仰。正所谓“千古一楼因文名,千古一叹堪景仰”。

  师生深情齐诵文章最后一段,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千古一楼因文名

  千古一叹堪景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19 15:47:34 | 只看该作者
许雪莲  松滋市实验初级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1: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