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弟子规》阅读题库(含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22:4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选择题(40分)
1.“弟子规,圣人训。”中的“圣人”是指 (     )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2.   吃饭的时候,我们(    )。
A、让长辈先坐     B、我先找个好位置坐下来    C、好吃的我先吃
3.“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告诉我们:(    )
A、不要直呼长辈姓名,不要在长辈面前炫耀自己的才能。
B、在与长辈交谈时,声音要很大。
C、我们可以大声叫长辈的名字。
4. “缓揭帘”的下半句是(    )。
A、“宽转弯”        B、“如执盈”     C、“如有人”   
5.“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让我知道了(     )。
A、衣服一定要是名牌的     B、衣服要整洁   C、鞋子不合脚没关系
6.如果爸爸妈妈犯了错,你会怎么做(  )
A、告诉他们,请他们改正 B、什么也不说     C、会很难过 
7.“父母呼”我们应该(     )。
A、“行勿懒”        B、“须敬听”         C、“应勿缓”
8.  这幅图讲的是《弟子规》中的哪种美德?(     )
A、诚信              B、孝顺           C、好学
9.“便溺回 辄净手”告诉我们(     )。
A、上完厕所要洗手。       B、吃饭之前再洗手。
C、经常洗手太麻烦了。
10. 犯了过错不该掩饰,如果掩饰,后果会是(    )。
A、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B、不会被批评的    C、又增加一个错
二、判断题(30分)
1. “老易至,惜此时。”让我们知道要珍惜眼前的时光。       (    )
2. 要求他人做事时,要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3. 孝敬父母就是多送礼、多拿钱给他们。                    (    )
4. 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                          (    )                           
5. “过能改,归于无”“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告诉我们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    (    )
6.读了《弟子规》我知道借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     (    )
7. “出必告,反必面。”是告诉我们外出不能让父母担心。     (    )
8. 课堂上,老师点我回答问题,可我答不上来,我低着头,不做声。 (     )
9. 张刚与朋友李杰打架了,我会劝他们友好相处。            (    )
10. 你的作业没有完成,好朋友请你和他一起玩,你应该拒绝他。(    )                                               
三、连一连(30分)
我已经会背诵《弟子规》了:
物虽小         则学文             借人物         不如少
有余力         当自励             话说多         及时还
不如人         勿私藏             步从容         立端正
《弟子规》与生活手拉手:
父母命,行勿懒。         走在路上遇上了尊长,要迎上去行礼问候。
晨必盥,兼漱口。         衣服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贵漂亮。
路遇长, 疾趋揖。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还要刷牙漱口。
衣贵洁, 不贵华。        父母让做事,应立即行动起来,不拖延偷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22:41:53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一:  
1.B     2.A     3.A    4.A     5.B
6.A      7.C      8.B      9. A    10.C
二:  
1.√     2. √    3. ×    4. √    5. √
6.√     7. √    8. ×    9. √   10. √
三、连一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4: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