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课反思 《蝉》和《金色花》两节公开课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00:5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语文教研组开展教学教科研活动很活跃,涌现了一批佳作。其中曹金霞(执教《蝉》)和周丹(执教《金色花》)两老师的公开课教的比较有特色。下面我谈谈听课的一些思考——

一、     霞影分丹乘浩露,珊瑚秀色满彤墀。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语文教学的舞台为你们搭建,如果每一个青年教师不甘居人下,努力进取,相信你们一定能“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我们的曹老师和周老师就是其中的富有收获者。这两节课的共同亮点在于:

1、两节课选材大致相同。都是初一语文(上)中的短文,虽然分列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一中一外,但都是散文类的文学作品,都是托物言志的文质兼美的经典美文,都教出各自的风格。

2、两节课教学理念相同。采用的教学方式均是短文长教,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来主导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提高听说读写思等语文综合素养。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处理得当,教学手段上力求创新,有效的解决了课堂的生成。

3、两节课重点环节相同。都是以“读”带“品”、以“读”带“悟”、以“读” 带“情”。曹老师的一二三读,周老师的品研思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这个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法宝。确实,课堂上学生读出了课文内容,句子内涵,文章意境,乃至情感态度人生启迪。

4、两节课教学效果相同。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深层阅读,充分让学生发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我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宗旨。这两节课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结构完整,板书简洁,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以说,这两节课的模式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是我校今后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值得借鉴、学习和推广。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和目标,永远追求生本课堂和高效课堂,我相信我们的教学成长之路必是九炼成丹,霞光万道!

二、     求索斟酌去残芜, 精炼百次锻英华。

这两节课可取之处很多,赞赏钦佩溢美之词甚于言表,除了执教者的自身素质之外,还得益于她们的匠心独运。如果好好加以斟酌、打磨、精炼、修正,去残芜、糟粕、生硬、牵强,这两节课一定是最优质的公开课。我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读”的环节要进一步加强。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读是学生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对文学作品,如果学生读出了语音、语调、语感、语境,那完全可以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课文内涵。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毫无目的地读,而应是有指导、有目标、有层次、有质量、有重点。对学生的朗读要加强指导,把握朗读的技巧,不是读完就行了,要有分层和比较;对重点语句更要加强诵读,加强学生个性化的感悟读,力争当堂成诵。例如:《蝉》中“那是蝉的生命意义,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这句话富含哲理,如果加以重点读,相信每一次读,都能读出不同的意境,其中“好好地活过”更要注意语调;《金色花》中的“你在哪里呀?”、“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等语句要引导学生仔细朗读琢磨,一读可能是责骂,二读可能是嗔怪,三读可能是焦急、关心和疼爱。其中的“呀”要注意朗读的语气,“坏”要读出贬词褒用的语境。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充分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一定会读出课堂的学习气氛和精彩来。

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进一步体现,课堂教学气氛更需活跃。

这是“以人为本”的总体要求,大语文教育观提倡语文教学应该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遵循“文本”→“生活” →“文本”的规律。如何让文本与学生生活接轨,如何进一步体现生本,活跃气氛,关键是找好切入点和凸显重点。例如《蝉》里的欲扬先抑的写法,教师设计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体会这种手法的运用和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这种手法,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理解、探究、讨论、交流,而不应该一带而过。再如《金色花》里的“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难点,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拓展延伸。如果我们的七年级学生掌握了以上这两种手法,阅读、写作水平和能力一定会大为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本人认为篇幅短小的文章如果采取长教的手段,在内容感知上应该充分放手于学生,在内涵意境的理解上尽量畅所欲言于学生,多一点个性与生成于学生,少一点点拨与总结于教师。

3、关注细节和知识的前后联系。

“细节决定成败”、“ 腹有诗书气自华”等也适合于语文课堂,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知识能力的熏陶、过程方法的迁移、情感价值观的感化。一个好的细节会让听课者眼前一亮,一句诗情画意的表述会给听课者美的享受,一些零碎知识的前后联系会让听课者“心有灵犀一点通”而发出会心之一笑。例如《蝉》中思考生命的意义,让人“好好地活过”,如果让学生积累一些有关生命的论断名言,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刚刚学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的联系,这一课后面还有一篇短文——席慕蓉的《贝壳》也是谈对生命的理解,如果这些贯穿起来,我相信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会更深刻,更积极;再如《金色花》后一篇是冰心的《荷叶  母亲》散文诗,如果联系它来理解母子情,我觉得学生会更轻松的进行拓展延伸和对比阅读的,是否比理解孟郊的《游子诗》更容易一些。

以上就是我对这两节课的一些思考,有些看法肯定不准确,敬请曹老师和周老师及诸位同仁斧正。教了近30年的语文,听了不少的公开课,形成了一种眼高手低的劣性,还请各位年轻老师莫笑莫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10: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