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酒”论《春酒》——评语文公开课《春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08:0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常说,“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话我原先甚是怀疑,可5月12日下午听了绿地实验学校的潘宜锋老师所上的语文公开课《春酒》后,哎,觉得它真的能给人这样的感觉——“课如酒,酒如人”。

潘老师的这节《春酒》公开课,就教学效果而言,细酌慢品,宛如自家酿造的米酒,吃上一碗,既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又能让人微微陶醉而流连忘返。它没有烈酒的“泼辣”,也没有啤酒的“清苦”,它有的只是香甜醇美,回味无穷;它宛如课文中母亲自家酿造的“春酒”,是一坛“美酒”。

1、色泽美。整整一堂课下来,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既没有华丽的构架,也没有多余的“杂质”,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流程。导入——自读——点拨——朗读——质疑——互动——品读——拓展等几个环节的展开,如行云流水,步步深入而环环相扣,既梳理了课文的脉络,又紧扣了文章的主题——对亲情美、乡情美的讴歌和赞美,视听上,就能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

2、气味美。揭开米酒碗盖,你就会闻到一种香浓而又清酸的气味,轻轻地呷上一口,你就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而这种气味之美就集中在潘老师对课文朗读这一环节处理上,无论是课文的录音朗读,还是学生的自选默读;无论是师生的个体朗读,还是最后的集体朗读,总能把听者带到了那久远清苦而又多趣的童年时光,总能让人想起儿时妈妈的味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语文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后音过情留,口有余香,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之口,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之心。可以说,教师只有对文本语言作这样的反复朗读,才能使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形成积淀,这不仅仅是感悟、体味语言的需要,也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而潘老师的确做到了,尤其最后在余光中的《乡愁》中结束全文,深情的朗读,把学生情感推向高潮,丰富了学生精神世界,再次获得思想启迪。我认为潘宜锋老师就很到位地用“朗读”这道工艺调出了《春酒》中香醇的味儿。

2、滋味美。这节课犹如“春酒”般散发着独特的农家香味,它没有白酒的难以下咽,有的只是天然的新鲜、丝绸般的顺滑,喝一口让人唇齿留香。这在“品读细节、品味情感”这一教学环节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花匠阿标叔助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等等,通过师生的互动,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细节描写的妙处,而且很精准的了解文句中所包蕴的浓浓之情。大家知道,如果没有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和积累,体验和感悟就成了无本之木,语文味儿就成了无源之水。课堂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积累情感的体验,积累表情达意的美妙方式。在这里,潘老师真真切切地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积累语言、体悟情感的方法。虽然气氛不是那么热烈,场面不是那么热闹,但学生就此学习了一种“咬文嚼字”的好功夫,潘老师都作出了明晰的示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在这堂《春酒》里,实实在在地得到了米酒的滋养和补益。

当然,这节满是“酒味”的语文课也存在着淡淡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家酿”的酒味不浓。课文前后写了三种酒,有“喝春酒”、“做八宝酒”、“遇会酒”,而且每种酒的写法各不相同,潘老师却没有带着学生细加分析和品味。尤其是课题选定方面,既然在课文中作者依次写了上述三种酒,为什么却以《春酒》为题呢?既然以《春酒》为题,作者为什么又写了其他的两种酒呢?在教学中,潘老师都忽视了这些有关课文主题的分析,造成了这节课的“春酒”味儿不突出。

2、“酿酒”的思路程序化。教学有发,教无定法。不是每节语文课都要按照固定的教学程序来上,都要按照“导入——作者简介——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等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环节处理的更简约、更素净些。比如,既然教师已经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因此,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再花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认真默读课文,画出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直接让学生来交流完成。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何乐而不为!。

3、学生“品酒”简单化。在品析语句、赏析人物这一环节处理中,基本上都是教师带着学生分析,而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真正学会品析语句、赏析人物,也没有授之以朗读指导的技巧。《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是通过诗一般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尽量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了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再通过鉴赏品味来享受文中流溢的情意和跃动的情趣,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怎样读出这个细节中人物的情态?怎样再现琦君的眷恋之情?比如,在朗读母亲的两句话时,教师可以做出一些提示:这两句前后语调一样吗?(不一样,前者响亮,因为自信;后者温柔、亲切、语重心长。)哪些词语要强调?怎样强调?让学生抓住“总是”、“只能”、“舔”、“好几回”等关键词,来赏析母亲的自信、得意以及“我”童年时的天真、欢乐等形象,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教师要教给学生“品酒”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懂得如何“品酒”。

虽然,这节课有如此的不足,但瑕不掩瑜。潘宜峰老师的这节课流畅淋漓,思路清晰,点评到位;学生兴致勃勃,发言面广,参与度高,双边活动活跃。尤其是整节课激发了学生浓浓的乡情、童趣,强烈感受到了母亲对子女的亲情,使学生沉浸在“酒香”之中。所以,我认为这节课仍不失为一坛自家酿造的“美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5: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