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课标内容解读及教学设计建议
本章的科学内容涉及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重点解读两个内容:
2.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举例生活中静电现象)
对于这部分内容要求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知道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破除对静电的神秘和恐惧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结合具体事实和现象理解概念,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实验,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这里,课标的第一条要求属于技能方面的要求,要达到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水平。学生应知道电路组成部分名称及其作用,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并能画出它们,会根据实际电路或文字叙述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用物理方法、物理语言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课标的第二条要求也属于技能方面的独立操作要求,是对前面学习的一个综合应用,是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连接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对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 多 的设计电路,连接电路。可通过问题要求学生动手设计一些有应用价值的串、并联电路。
课标的第三条要求是认知性目标的 了解 要求。要求学生在了解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后,通过现象特征判断生活中应用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在进行判断和表述结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述。这一教学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课标的第四条要求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这是一个定量的实验,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完整和真实的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会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实事求是的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全面而真实地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2011 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 抽象成物理模型 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物理知识;强调 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使学生能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物理思维活动,提高物理实践能力;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而因材施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