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简介】
《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以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通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将人本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教育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本质要求。本书选题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全面地针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而展开。施教者的决定教育的效果,教育改革的落实、教育效果的提高无不体现在教师身上。《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针对不同教育能力、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设置选题,汇集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涌现的先进理念,成果和方法,经过专家认真遴选、评点总结而成,代表了目前教育实践中先进的教育生产力,具有时代前沿性,是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的好素材。
【阅读有感】
教育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原有”的教育教学的本质可概括为“给予”二字。当今和未来所追求的教育教学的本质可概括为“获取”二字。从“给予式”教育教学向“获取式”教育教学的转化和发展,是新世纪教育观的核心本质。所谓获取式教育教学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陪伴之下,主动地学做人、学做事、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获取式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课堂的有效性。一堂课由引入、提问、活动、练习、反思等很多个环节组成,要想让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就必须抓住这些环节。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1.精心创设好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和有效合作
教学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要学生提出一个有兴趣的问题,教师必须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老师先出示一块只有一根钉子的木板和气球,气球上压重物时炸了;再出示一块有多根钉子的木板和气球,示意将同一重物压在气球上,等待学生的反应,学生们立刻有人捂耳朵,结果钉子多的木板气球反而没炸。这种当想象与实际形成巨大反差时,最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自然的提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这样顺利地完成了探究活动。
2.明确要求和任务,做好示范
课堂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要让学生一起投入探究活动,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必要的讨论。这需要教师在小组实验前提出细化的教学要求和明确的教学任务。在学生的合作过程当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以及启发式帮助。对于下达任务时可能产生学生无法领悟的情形,教师应当做一个示范,让学生明白该活动环节的运作,从而提高合作效率。如:在苏科版八(下)物理第十章的第一节“压强”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选择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而后请学生上台演示、讲解,原先事先不给出要求时很多学生上台来表述条理不清,后来在学生分组前给出了示范:“请按以下的步骤讲述你的探究:1.我选用 器材;2.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方法是 ;4.得到的结论是 。”课上效果很好。
3. 给予充分学习讨论的时间
要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使学生从探究中有所获、有所得,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到语言现象、规律的,更需要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思考,否则探究只是一个空架子。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动脑的地方所花的时间考虑进去,才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通过实践我们觉得以中等稍偏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精心预估学生探究所需的时间比较合理。
4.合理组合好小组学习的成员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在日常的分组实验中,同桌双人合作实验是十分常见的,这种小范围的分组,使得每个人都会真正参与到实验中,但这种小组无法做到群策群力,遇到探究性或测定性的分组实验,由于2人信息量较少,许多小组无法顺利独自完成实验。实验小组人数一般以4-5人为宜。人员过多,学生参与机会就少了,人数过少,无法群策群力,达不大到合作的效果。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探究小组的人员搭配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竟争的宽松环境。因为实验中的合作要素是人与人的合作协调,所以学生个人意愿也需作为分组的参考。
(3)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平时公开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当老师宣布小组讨论或操作开始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人人都兴趣高涨,其实仔细一看,有人滔滔不绝讨论,动作熟练操作,却也有人呆若木鸡,到全班汇报时,有不少组不知所云。究其原因,这样的分组实验纯属走形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组内成员没有明确在分组实验时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所以在构建好实验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探究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组长负责本组实验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分组实验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4)及时进行组间调整
实验小组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实验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个别差异,了解各小组的分组实验情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便各人均衡发展和组间的平衡,进一步增强实验合作探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