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当前大部分学校由于应试原因,教师片面追求高分数,课堂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少,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学习效益低下,厌学情绪越来越明显,而教师为了提高数学成绩,不得不课内损失课外补,搞题海战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生学习的后劲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都学不好的”。当前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立足于时代。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刻不容缓,当前的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革,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动力源泉。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动力,就能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唤起学生好奇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如在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老师,教师很快说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什么,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三角形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根本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时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便将学生注意力牢牢吸引到探索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条件中去,直至探索出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坚强后盾。
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非完全抛开教师的指导,恰恰相反,教师的指导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任何人并不是一开始什么都会的,学习也一样,即便学生在教师刻意营造的良好氛围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念头,有了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若无好的学习方法,效果也不会很好。若能得到教师的学法指导,就会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在我们数学教学中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教会学生“读”,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及思考问题。
②激发学生“讲”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探索,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要求同教材完全一致,老师适时修正,直至学生能正确表述。
③带动学生“做”让学生真正参与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能力。
④发动学生“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以及适时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把原题条件、结论,变形成能否推广等。
⑤促进学生“疑”,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
以上几点,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位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四、教师是保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监护人”。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教师此时便要担当起“监护人”的责任,要帮助学生纠正偏差,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帮助弄清出错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承认且改正错误,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老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总之,在我们数学教学中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爱好的个性,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与学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