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练一练】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01:3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这就是教育的永恒性。

3.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提出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卢梭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一词的来源。斯宾塞首次将“课程”一词用于专门术语。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4.【答案】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们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走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就会深得人心,运用的是榜样法。

5.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印象形成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6.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种特征出现在( )。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思维的发展。青年初期个体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7.“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7.【答案】B。解析:这是《西邻五子》中的原话,大意是:西邻公有五个孩子,一个朴实,一个聪敏,一个盲人,一个驼背,一个跛脚。西邻公让朴实的务农、聪敏的经商、瞎眼的算命、驼背的搓麻、跛脚的纺纱。如此,大家各展其长,各有所成,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8.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 )品质。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8.【答案】A。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同时指向两种活动,属于注意的分配。

9.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

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9.【答案】C。解析:外在动机常常由外部诱因所引起,“为了通过出国考试”就是外在诱因,由这种诱因所引起的“刻苦学习外语”是一种外部学习动机;“下个月”表明学习活动持续的时间不长,是近期景要实现的目标,属于近景动机。

10.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直觉型 C.继时型 D.同时型




10.【答案】C。解析: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

以上就是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07: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