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微课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01:1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瞻前顾后 整体把握

  课标解读:课标中指出历史教学要“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等”

  本课课标要求:“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怎样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变化,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整体把握西欧社会的发展历程,进行前后的联系与对比,以便更清晰地梳理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又为历史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教材分析:谈起西欧社会必然要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开始追溯。本册书涉及近代以前西欧的内容有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单元的第5课,第三单元的第7、8、9课;从第五单元“步入近代”开始,到后面围绕资本主义的产生、巩固、扩张,多数内容涉及西欧各国的发展。而本课体现了西欧中世纪晚期,伴随着庄园制度的衰落与瓦解,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一历史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要弄清本单元四课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又成为探险家们探寻新航路的精神动力,早期的殖民掠夺又是探寻新航路的必然结果。这些都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备课时我们要注意瞻前顾后,整体把握。

  二、梳理线索 厘清史实

  我们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庄园制度的瓦解是中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改变了西欧乡村社会的特点,进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结构的重组,最终使资本主义在西欧得以萌发。

  说起“西欧庄园”,纵观本册教材,第5课“知识拓展”的“马尔克村社制度”可以说是西欧庄园的起点;而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 西欧庄园,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三课内容形成了一个关于庄园的逻辑完整的知识架构,再延伸到本课涉及庄园制度瓦解,通过学习这些才能准确理解西欧庄园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进而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在中世纪的土壤中成长的。因此备课时需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前后内容梳理线索,便于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聚焦本课两个子目: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以及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指庄园制度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建立,这一过程中蕴含社会结构的变化即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这种变化又促使生产和经营方式更深入的变革。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都是中世纪晚期社会发展在经济乃至政治领域的表现。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厘清各个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细致研读 用心设计

  这里所说的细致研读,既包括课文中的正文、图片、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也包括期刊书籍网络等他人研究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适当选取,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学科本质,大家知道“史学就是史料学”。不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历史教学,都必须首先从研究与分析史料开始,只有精心的研究史料、运用史料,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提高历史课堂的品味与质量。下面我结合本课教学设计流程的主体环节谈一谈相关材料的选取与运用,供大家参考。

  温故探新

  导入环节出示两幅图片《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一个庄园的图解》,帮助学生回顾旧知。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到了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封建庄园经济走向衰落,欧洲社会开始进入一个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走向近代。

  问题引领: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从学生已知的历史知识入手,引出新的问题,感受历史的发展变化。

  新课研学

  探究一: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抛出这一问题,实际上作为一个任务驱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可以进行一定提示,比如关注新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形成)

  探究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通过系列史料研学和问题的探究,追溯这段历史发展的进程,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识。这些材料的选取是在解读课标、细致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的史学期刊、著作,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力求高效查阅相关史料,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运用到教学中。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

  1.庄园制度的变化

  选取赵牛津《浅析中世纪中期西欧农民社会身份的转变》一文中的内容。

  材料一:6世纪时,西欧开始了第一次大拓荒运动,并持续到9世纪,与之相伴随的是庄园制度的兴起与确立。大量的日耳曼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庄园内部的其他生产活动,转而成为庄园内部的依附农民。 10世纪左右,西欧逐渐从外族入侵所导致的动荡中平静下来,社会秩序趋于安定,人口开始加速增长。

  问题:如何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呢?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迅速增加,最终再次促进拓荒运动的兴起。

  ⑴垦殖运动:

  关于垦殖运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把握时间、参与形式、结果。

  垦殖运动有哪些影响?

  选用侯建新教授《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中引用的亨利 · 皮郎《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中的史料。

  材料二: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要缴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

  设计问题:面对新垦区与城市一样的诱惑,农奴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会向往新垦区的生活,想办法离开庄园。)

  情境感受:学生要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情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的实际情况,因此要设法引领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进而对历史进行探究,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再次用侯健教授的论述,加以印证。

  “垦荒不仅使荒地变为良田,还意味着开拓一种不同于庄园经济的新型土地制度和耕作制度。 这些垦殖者如同这一时期奔向城镇的工匠和商人一样,多数来自封建庄园。一旦他们远离出生的庄园,他们的身份就很难辨认,即使农奴在新垦区住上一年零一天,就可以取得当地人的身份,成为自由人。”

  垦殖运动产生了一些列影响,教材中叙述较少。结合赵牛津《浅析中世纪中期西欧农民社会身份的转变》的概述,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研习,从材料中把握关键信息,可以梳理出垦殖运动的连锁反应。

  材料三:在这次拓荒运动中,新的农具和农业生产技术得以运用,粮产量有所增加,人们不仅能够生产出供自己食用与缴纳地租所需的粮食,还可以保留一些富余农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被投入到交换中,商业开始兴起,商品货币经济得以发展,货币再一次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而且与土地和农产品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贵族对货币的巨大需求促进地租形式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并促使封建领主对土地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土地租赁制兴起。

  富余粮食、农产品用于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地租形式发生改变: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土地租赁制兴起

  ⑵庄园制度的瓦解

  聚焦问题:地租方式的变化以及土地租赁制会给农奴和农民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这也是教材中能够获得的知识,不需要再过多的讲述)

  概括总结:农奴和农民都获得了更多地对生活的选择权,逐渐摆脱对领主的依附。这就是庄园的衰落和瓦解的过程。

  关于庄园制度、农奴制的瓦解我们也可以选取史料设计问题情境完成。比如“农奴制下的屈辱”、“新垦区和城市的诱惑”、“农奴逃亡的浪潮”

  劳动者从奴隶社会的“他人之物”的奴隶,到封建社会的“他人之人”的农奴,再到此时获得人身的自由,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蕴含了人们追求自由的思想,预示着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

  2.关于租地农场

  概述教材中的叙述: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不能有很好的收益。加之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引出问题:土地集中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集中后的土地被称作什么?在这里生产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通过绘制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租地农场的建立过程,还可以借助分析教材中“材料研读”中马克思的话,对租地农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加深认识。为了加深对租地农场生产方式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绘制表格从人员构成、成员关系、生产效率等角度对封建庄园与租地农场进行对比。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

  (二)手工业

  关于手工业的发展可以整合教材中的叙述,充分利用“相关史事”,正文叙述,引导学生加以探究。学生自主梳理手工业发展的过程,进而分析工场手工业的特点,可以与租地农场的生产方式进行对比,找到其相似之处,有资本,雇佣劳动力,而且都不再是为了自我消费而是为市场而生产。都具备资本主义性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教师也可以将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设计表格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们还可以补充在西欧形成的一些著名的农业中心和工业中心,让学生感知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下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程度越来越深,对乡村和城市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

  任务驱动:阅读教材,新的社会阶层有哪些?是怎样产生的?

  (一)农村:富裕农民

  (二)城市:市民阶层

  生产与经营方式的变化与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两个问题,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建立,这一过程中蕴含社会结构的变化即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这种变化又促使生产和经营方式更深入的变革。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都是中世纪晚期,社会发展在经济乃至政治领域的表现。

  探究三:这些变化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开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市民中的上层分子所掌握的的财富十分可观,经济上他们是国王和大封建主依靠的对象。

  问题:这种现象这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比具体知识更上位的历史认识上,建构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教学回顾

  借助教材,史学研究相关内容, 合理取舍,采用情境感知、材料研学、任务驱动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近历史感知历史探究历史。将教学的思路聚焦到学生如何解决历史的问题,如何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以及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如何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到综合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07: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