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而第一》:再说说学问的根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1 14:3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所讲的学问是做人做事的大学问。

按照他老人家的学问观,一个博士后回到家中,也未必就比自己目不识丁的老爹更有学问。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讲得学问反而是与文凭和学术无关的真学问。

先前,在谈到春秋末期,战乱四起的根源时,孔子讲过学问根本的问题。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提出了从“孝弟”这个根本入手,解决犯上、作乱问题的学术构想。

这一次,他老人家从“观其志”、“观其行”、“观其道”三个标准,再次谈了学问的根本——孝悌。

《礼记》的《杂记下》中,提到“君子三患”的问题。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得行也。”意思是君子最害怕三件事,一是不能闻听真人的大道;二是闻听了真人的大道没有机会学习它;三是学习了大道却没能力实践它。

整篇《杂记下》都是讲丧仪的。对“君子三患”的理解,也要放在“慎终追远”的大背景下来展开。为什么会不能闻听真人的大道呢?是因为很可能我们会与有学问的真人擦肩而过,更为可怕的是有学问的真人极有可能永远的离我们而去。在他生前不能从他那里闻听学问大道,实在是求学者所应当忧虑的。

闻听了有学问真人的大道还不行,比这个更让人忧虑的是来不及好好跟他学。孔子去世时,追随他的弟子大概都有这种遗憾。

有机会跟他学也不算就到头了,还有让人忧患的事儿。那就是在实践他的学问大道的时候,遇到困难和问题了,真人却不在了。以至于凭借一己之力,无法将他的学问大道贯彻、落实下去。

“君子三患”是志于学的人所绕不开的。在“孝”这个根本上,更是如此。

“父在观其志”,父亲还活着的时候,看一个人的志向,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在人生大学问的根本“孝”上下功夫了。

“父没观其行”,父亲去世了,看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行动,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在人生大学问的根本“孝”上下功夫了。

然后,孔子进一步解释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什么是“父之道”?

老爹是个木匠,儿子也做了木匠,这叫承袭了“父之业”;老爹是个吝啬鬼,不招人待见,儿子也做了吝啬鬼,让人想到他老爹的吝啬。这叫“遗传”了“父之病”。“父之业”与“父之病”都不是孔子所说的“父之道”。

“父之道”是父亲做人做事的学问,是父亲做人做事过程中,那些可圈可点,让人怀念的好处。是父亲身上若隐若现的美好的人性光辉,是父亲身上弥足珍贵的美德。

“无改于父之道”,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和放大父亲做人做事中的可圈可点之处,放大父亲在世时身上美好的人性光辉,承袭和放大父亲身上弥足珍贵的美德。因为这种实践和放大,让人因为“我”的行动和音容笑貌,想到父亲在世时的种种做人做事上的“好”。

沿着“父之道”走下去,发扬光大他,历三年而不改,历久弥新,基本上算是“孝”了。

学问一定是有渊源和根本的,在渊源和根本上扎根的学问,才能开出更灿烂的花。

孝是做人学问的根本,对“父之道”的传承和发展则是孝的根本。由此推广开来,学术也好,家国也好,文明发展也好,有了这样的态度,才能源远流长、繁荣昌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6: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