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3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09:5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课程标准:
  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  层次 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步骤:
  一、引入交流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
  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二、探究
  教师: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像。
  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学生的观点可能很多。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言,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
  教师: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
  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谁在动?怎么动?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学生回答是因为和其他物体相比,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教师可以设定其他参照物,如坐着的同学、黑板等,让滑板车上的学生体验出自己的运动状态。
  提问,现在你觉得谁在运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以此巩固参照物的概念。
  教师可以增加难度:提出问题:如果参照物选滑板车本身呢?
  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你和滑板车比较,你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和它相比,我自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如果再有一辆滑板车和他同时同方向同速度前进呢?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一项活动:让学生三人或者四人一个小组通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说说自己目前的状态(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体。
  教师提问:原处的大树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
  教师提问,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
  教师: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三、巩固
  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
教学反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09:59:01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学期“物体的运动”单元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从一幅充满运动物体的图片入手,在向学生描述运动的物体之后,重点说明“如何知道它运动了没有”,使逐渐建立“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的概念。在该课中,参照物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材显现了多个活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来理解参照物的概念。通过学生讨论、模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形成物体的绝对运动概念。让学生感受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为求更加形象地进行体验和解释,我在上课时通过课件的设计、问题的递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更加明确利用参照物的价值。然后,引导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运动判断,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
[课程标准]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1、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4、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
1、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1、知道什么是参照物,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提问:你们观察这2副图,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观察汇报,揭示课题(板书:在运动)
二、学习新课
㈠、指导学生认识参照物
1、出示一、二图片,提问:汽车在行走吗?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要求] 这里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进一步回顾什么是运动,了解学生心中运动的概念是什么?同时要让学生说出他们心里的运动判断标准。把学生认知上关于“参照物”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模糊概念挖掘出来,刺激兴奋点,把平时已经习惯运用但尚未明白道理的判断运动的方法重新建构,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打下基础。
2、出示三图片,我们观察一下汽车的运动过程。
3、观察课本P26图。观察哪些物体发生了运动?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组讨论,填写记录表。
第      小组科学记录表
运动的物体        我的理由
       
       
       
       
4、通过讨论,你知道怎样才能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5、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6、举例:拔河、轮船等。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自寻标准,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明确判断物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揭示出不同标准下的运动判断结果是不同的。
㈡、引导学生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1、出示“行驶的汽车”图片,这是一辆行驶的汽车。提问:
① 车上乘客在行走(运动)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② 汽车在行走(运动)吗?
③路上的行人在行走(运动)吗?汽车在行走吗?车上乘客在行走吗?
④ 你们在判断时选用了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2、讨论交流:为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
3、小结: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会影响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结论。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为参照物,则人不在运动;如果选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车内的乘客在运动;如果选择车为参照物,车外的人就在运动。
4、举例(录像巩固)
5、观察“电梯上的人”图片。乘坐电梯的人动了吗?
6、出示“江中竹排”(竹排江中游,青山两岸走)
你能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吗?
(三)引导学生认识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时也是不可缺少的。
1、讲述: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列车车厢的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2、提问:为什么两个人会不同的感觉?这说明什么?
3、小结:确定参照物是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非常必要的,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时也是不可缺少的。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来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状态。揭示参照物在判断运动以及速度方面的重要性。
㈢、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提问:
① “我们的教学楼”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
② 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我们的教学楼”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
③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2、讨论交流:你有什么想法?(课件)
3、小结: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获得一个关于运动判断的较全面的认识。
三、巩固拓展
课后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
[板书设计]
一切都在运动中
借助其他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参照物
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学期“物体的运动”单元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展开,利用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生的问题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给孩子造成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碰撞和活动,从而产生问题情景,激发孩子思考,引入探究佳境,“逼迫”孩子在活动中养成主动动脑,习惯动脑的状态。通过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理解,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学习和应用中总结知识方法,重新构建新的知识组块,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09:59:14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这个星期,在四年级上了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所谓物体的运动,是指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这另一个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参照物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原因在于我们平时讲物体的运动时,并没有选择一个参照物,而无意识的以自己为参照物,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给本课讲解参照物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课本中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设置了两副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哪些物体在运动,为什么?学生也能很快的找出哪些物体正在运动,但一问“为什么说它在运动时?”学生就没有办法清楚的讲出原因,或者就直接说物体不在原来的位置了。学生不能将头脑中的判断标准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即使讲解了参照物的重要性,学生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判断物体的运动,这样“参照物”这个概念出现与否就变成无关紧要的了。因此,在课前我就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时,总是会把这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做比较。慢慢归纳出参照物的概念。
但是,即使是这样,第二节课接着讲解参照物的选择时,学生依然不能清晰的找到参照物以及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用于判断物体的运动。
课后,我又查找的一些相关的课例以及有关“参照物”的知识延伸。于是在后面一个班上课时,我将原本的两幅图同时出示,改为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学生说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同时请学生说出你为什么认为它是在运动的。由于只有一幅图,学生只能感受到物体在运动,但是要说清道理,并不容易,这个时候再出示第二幅图,让学生比较两幅图,再判断哪些物体在运动,说出理由。这一次,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理由说是物体的位置发生的变化,此时,我接着问,物体的位置与谁比较发生了位置,从而很自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学生理解也很容易,为下面选择不同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作辅垫。
另外,我发现在《科学》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概念教学,学习的难度比较大,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适当借助一些现代化工具,通过录像和课件演示的形式介绍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以后在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09:59:17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这个星期,在四年级上了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所谓物体的运动,是指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这另一个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参照物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原因在于我们平时讲物体的运动时,并没有选择一个参照物,而无意识的以自己为参照物,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给本课讲解参照物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课本中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设置了两副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哪些物体在运动,为什么?学生也能很快的找出哪些物体正在运动,但一问“为什么说它在运动时?”学生就没有办法清楚的讲出原因,或者就直接说物体不在原来的位置了。学生不能将头脑中的判断标准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即使讲解了参照物的重要性,学生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判断物体的运动,这样“参照物”这个概念出现与否就变成无关紧要的了。因此,在课前我就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时,总是会把这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做比较。慢慢归纳出参照物的概念。
但是,即使是这样,第二节课接着讲解参照物的选择时,学生依然不能清晰的找到参照物以及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用于判断物体的运动。
课后,我又查找的一些相关的课例以及有关“参照物”的知识延伸。于是在后面一个班上课时,我将原本的两幅图同时出示,改为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学生说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同时请学生说出你为什么认为它是在运动的。由于只有一幅图,学生只能感受到物体在运动,但是要说清道理,并不容易,这个时候再出示第二幅图,让学生比较两幅图,再判断哪些物体在运动,说出理由。这一次,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理由说是物体的位置发生的变化,此时,我接着问,物体的位置与谁比较发生了位置,从而很自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学生理解也很容易,为下面选择不同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作辅垫。
另外,我发现在《科学》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概念教学,学习的难度比较大,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适当借助一些现代化工具,通过录像和课件演示的形式介绍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以后在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09:59:28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切都在运动中

一、课程标准:
1.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二、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科学知识
2.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4.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二)探究能力:
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五、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效 果
一、集中话题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

二、探索和调查
1.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让我们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
2.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3.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
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谁在动?怎么动?
为什么?
4.学生回答。
教师以此巩固参照物的概念。
5.提出问题:如果参照物选滑板车本身呢?
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你和滑板车比较,你在运动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和它相比,我自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6.如果再有一辆滑板车和他同时同方向同速度前进呢?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
7.进行一项活动:让学生三人或者四人一个小组通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说说自己目前的状态(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运动)
指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体。
8.原处的大树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
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
9.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三、回顾和解释
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10:00:09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课程标准:
1.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1.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1.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材从一幅充满运动物体的图片入手,在向学生描述运动的物体之后,重点说明“如何知道它运动了没有”,使逐渐建立“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的概念。在该课中,参照物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材显现了多个活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来理解参照物的概念。通过学生讨论、模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形成物体的绝对运动概念。让学生感受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为求更加形象地进行体验和解释。
[教学方法]
在上课时我通过课件的设计、问题的递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更加明确利用参照物的价值。然后,引导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运动判断,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4.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
1.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1.知道什么是参照物,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忆“运动”事物,聚焦“运动”话题。
1.演示:“一切都在运动中”视频,学生记忆思维训练。比比那位同学看得认真,记得多,说得好。
2.生活记忆大搜索:同学们,打开你们记忆的宝盒,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物体做着各种运动,同学们能不能举些例子呢?
3.引出话题:可以看出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现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运动。(板书课题:“一切都在运动中”)
二、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初步认识参照物。
1.师生对话:同学们记忆力强,思维灵活,那现在老师要考大家,你怎样观察得到的一些物体是运动的?
举例:同学们请看图片,(出示书上26页的图)图上有什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上下两幅图,哪些物体运动了?你是 根据什么判断它们是运动的?(……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我们在判断物体运动时用来做比较(或做参照)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参照物(板书)
2.出示“只有双层巴士”图片,提问:汽车在行走吗?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窗外有向日葵花移动的双层巴士”图片,提问:汽车在行走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活动预设] 学生的观点可能只有一种,或难能可贵的有不同意见出现。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言,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
4.出示“窗外有运输花的车”的图片,提问:你还认为汽车在行走吗?为什么?(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5.出示“窗外有运输花的车和双层巴士都在行走”和图片,讨论:为什么我们开始的时候会判断错误?
6.讨论交流:我们观察这四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讨论,你知道怎样才能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7.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8.举例:①汽车行驶   ②  拔河(课前活动)
③请同学们把橡皮放在你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用手把它推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运动了吗?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
三、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深入理解参照物。
1.树 、白线、桌子等等,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可以做为参照物,那么正在运动的物体能不能做参照物呢?
师:请同学们把科学书放到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把橡皮放到科学书上“科”字的上面,用手推动书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是运动还是不运动?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以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以书为参照物,橡皮不运动。)
师:看来,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做为参照物,并且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2.提问:在上升的电梯上的人呢?行驶中的船上的乘客动了吗?
3.描述:水中鱼和水草的运动状态。
4.判断:谁的说法对?
5.(出示飞机在天空飞动画。)(你都看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大飞机、小飞机)
师:你都看到什么在运动?你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6.师:下面请同学们轻松一下,来欣赏一首歌曲。
(出示小竹排视频)读一读这两句歌词。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你怎样理解这两句歌词?(一句一句地来分析)
师:小竹排上的人说青山在走,可山上有个砍材的人听见后,说山根本就没有动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7.小结: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自寻标准,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明确判断物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揭示出不同标准下的运动判断结果是不同的。
8.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会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9.枪打出的子弹运动速度怎样?(快)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可还是有人徒手、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它,你相信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讲述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忽然发现身边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仔细一瞧,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他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就抓住了子弹呢?
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也不一样。
四、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1.师:咱们学校这幢房子它在运动吗?毛主席写过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吗?
(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虽然参照物不是“地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自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也就是2∏r=2∏×6371千米≈40009千米≈80019里。由此看出,“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参照物是地心或者说是“地轴”,“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
2.总结:地球自己在转动,同时也围绕太阳在运动,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跟着地球在运动着,月亮绕着地球在运动,所有的星体都在运动中。所以说一切都在运动中。(板书)我们所说的静止都是相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2 20: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