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导入。
问题1:出示铁棒,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绿色一端会不会变热?
问题2:没有给绿色一端加热,为什么它会变热?
|
学生都表示绿色一端会变热。
学生充分猜想热在勺中是怎样传递的,为明确实验目的埋下伏笔。
|
借助部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新的思考。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热在铁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
二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介绍凡士林
问题1:在铁棒1号位置上用凡士林粘一个乒乓球给红色一端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问题2:发现传到1号位置就举手。
|
学生在理解凡士林作用的基础上,对要发生的现象进行猜测,这是一种建立在科学依据上的猜测。
|
这里提出的几个具有指向性的问题,为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出由针对性的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
三 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问题1:给你们一根铝棒、凡士林、绿豆你们能不能研究出热在铝棒中是怎么传递的?
问题2:有能力的组,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
|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设计出不同的试验来观察热在铝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 模型的构建意在帮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设计实验的思路,这样便于学生发散思维,有的小组会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闪烁出了创新的思维火花,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
结论:热在铝棒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
|
|
四 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问题:给你们一个铁片,你们能研究出热在圆片中是怎么传递的么?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找到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
| 由于前面学生已经明确了实验目的,也清楚了实验模型,并有研究铝棒中热是如何传递的基础,所以设计出了较多可行的实验去研究热在铁片是怎样传递的。
| 先扶后放、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做实验、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
五 汇总。
问题:通过不同的试验有没有发现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相同的地方?
|
在铝棒、铁片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
六 思考。
问题: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速度一样么?下节课就来进行传热比赛。
|
兴致高涨,对下节课进行传热比赛迫不急待。
|
|